以文树德,走基层、访民情
依山望水,寻文脉、助振兴
——文新院赴永州市江永县上甘棠村调研预告篇
(通讯员:蔡雨婷)在习近平总书记给青年的系列回信精神感召下,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赴永州市江永县上甘棠村社会调研团着眼时代主题和现实关切,组织学院18、19级本科生开展调研。调研团以“走进古迹,品千年古韵,描摹现实振兴路径;展望未来,发挥特色学科优势,贡献青年学子力量”为主题,由学院党委副书记周鹏飞、团委书记管胜昔线上指导,旨在引导文新学子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实学中把握真理、在实践中检验真知,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本次调研,计划将分为三个板块逐步推进,并在调研过程中全程跟拍,留下视频影像材料:
千年古村 寻觅故事
(图为三下乡风景照)
一个村庄,一个家族,历时一千二百年,村庄的名字始终未改,居住的家族始终未变,这就是湖南省江永县的上甘棠古村。周姓家族自唐太和二年(公元827年)在此定居,历时千年,兴旺发达,长盛不衰。村内蕴藏着大量的文物古迹,历史文化底蕴深厚,2006年上甘棠村古建筑群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2007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本次三下乡,调研团将走进周氏祠堂,探寻延续千年的家族奥秘;踏上宋靖康元年的三孔石拱桥步瀛桥,聆听文人志士与村庄的奇妙渊源;深入明清古建筑,感受穿越时空的文化底蕴;触摸摩崖石刻,感悟薪火相传的家风村训······调研团将当地故事分为三个小单元:山环水抱,聚族而居;读书入仕,耕耘富家;家学讲堂 碑刻林立,分别从自然环境的历史意义,周氏家族的历史沿革;读耕并重的文化渊源,文人志士的精神熏陶;家风村训三个层面去挖掘当地文化特色,帮助其寻找文化特殊性,展现当地文化的魅力。
文化基因 薪火相传
(图为周九胜老先生)
上甘棠村博物馆、家学讲堂无一不在为来访客人展示千年古村的文化底蕴与家风家训。本单元,调研团将专访几位村落里的“特殊人物”:周九盛从教37年,从教师岗位退休后回到村里潜心研究孝德文化,免费向游客宣讲古村的优秀家风家训和道德文化,从月陂亭摩崖石刻文天祥“忠孝廉节”到寿萱亭“皇诰赠”石碑,从“石落出官”的步瀛桥到儒家伦理“慈悲佛母他字歌”等。调研团成员听老人讲一段故事、诵一段经典、谈一份感悟,了解上甘棠的文化底蕴与道德传承。还有几位年轻的讲解员——周雪莲、周小莉等,她们自己的身世,本身就是一段故事,她们把古村耕读文化、道德文化、廉孝文化讲给游人听,传承和发扬老祖宗留下来的好家风,相信调研团成员一定也可以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本单元调研团将通过专访与撰稿,深入感受当地文化基因,扩大当地文化影响,树立典型代表人物;拍摄纪实短片,将当地文化发展脉络与本次调研主题进行巧妙结合,充分发挥我院电视学子优势,设计构图,组接镜头,完成剪辑。为上甘棠千年文化“走出去”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探访基层 感悟初心
(图为三下乡风景照)
本单元调研团将进村入户,感受群众对上甘棠村的期望与信心,发放针对不同主体的问卷来评估文化产业发展情况,了解当地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现状,寻觅未来发展方向;调研团成员将深入基层,开展座谈,走进村委治理前沿,了解当地工作机制,以期探寻古村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治理新模式。开展调研团总结会议,整理系列记录视频,展现调研团行程,宣传当地文旅资源;分组进行汇报展示,理清当地利用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结合我院学科特点与当地实际情况展望未来,提出未来发展方向。更好将理论与知识和基层调研相结合,激励大家肩负新时代青年人的使命与责任。
脚踏祖国大地,情系城镇乡野,文新院赴永州市江永县上甘棠村调研团将在祖国山河古迹中书写青年实践风采,聚焦文化振兴,发挥学科优势;围绕时代命题,深入基层一线,学以致用,知行并进,在2020这一特殊年份,用实际行动与成果回应总书记的殷切期待。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2028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