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开封8月15日电(通讯员 赵梦瑶)
前期准备
8月15日,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国际贸易学院文化大使暑期实践活动团队成员参观了开封美术馆并参加了开封知名硬笔书法家张德卿老师关于书法内容的讲座。
未曾走访和实践之前,团队成员通过网络媒体了解到现代书法传承和创新中有很多的阻力。新型传播工具的迅速发展,人们普遍认为打字要轻松的多,因此渐渐远离了传统的书写工具。除此之外,中国书法是中华文明的艺术和瑰宝,其自身带有特殊的实用性和审美性,内涵丰富,也让受众面不断缩小。
团队成员在与张德卿老师交谈之前,本身也带有疑问,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逐渐出现了新型书写工具,比如钢笔、圆珠笔、中性笔,作为硬笔书法名家的张德卿老师如何看待硬笔书法和软笔书法的区别和联系?在书法的联系过程,既要求循古迹,又要求形成与众不同的风格,怎么协调好传承和创新的关系。
开封博物馆实践队员赵梦瑶 摄
参加活动
带着疑问,满怀求知欲望,团队成员于8月15日9:00准时等候张德卿老师的出现,同行的还有四十多名校园小记者和二十多名的家长,只见小记者秩序井然,疫情期间没有放松警惕,均戴口罩,礼貌地打招呼,规矩的排队。跟随着馆内工作人员的指引,实践队员来到会议室听张德卿老师的讲坛,张老师平易近人,考虑到在座的校园小记者的理解能力有限,张老师讲解内容深入浅出,贴近生活,生动风趣。
校园小记者集合 实践队员赵梦瑶 摄
本次讲坛共有两个主题,一是初识书法,二是书法文化烛照下的牌匾艺术。身为华夏儿女始终不能忘的就是文化之根,文化的起源。张老师带领在座的人员进行了一场底蕴深厚的文化之旅。中国汉字起源于甲骨文,经过了钟鼎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的演变,最终形成了现代汉字。单独来讲演变过程自然会有一些困难和枯燥,不局限于讲演变,透过现象看本质,每种文字背后都拥有如泣如诉的故事,值得赞佩的书法大家,在书法存在的这段历史,历史依靠文字得以流传,文字也伴随历史不断积累芬芳。
所有的艺术来自于劳动人民来自于生活积累,书法亦如是。书法并不仅仅是贵族阶级的产物,而应该是普罗大众的文化产物,书法并不是高不可攀,而是处处可见。比如随处可见的牌匾,饭店招牌,街道名称,地址,名胜古迹,心中怀有书法,便能从生活中汲取源源不断的活水,这激发了在座小学生对书法的兴趣和热情。
张德卿老师讲座截图 实践队员赵梦瑶 摄
交谈问题
会后实践人员有幸能与张德卿老师谈话交流问题,在说到硬笔书法和软笔书法的联系时,张德卿老师泰然自若谈到,古往今来的书法都是相同相融的,没有想象的分离割裂,讲究虚实,留白,枯润,动静等,掌握规律就能打遍天下无敌手了。任何字体都适用。
书法的传承和创新是一个难题,张老师谈到这个问题微微一笑,中国古代书法大家浩如烟海,能掌握传承已经是天赋过人,书法的修行中切莫急躁。值得开心的是如今重视对小学生的培养,也有越来越多的孩子对书法感兴趣,愿意肩负传承中华文化的重任,书法展现光辉之日指日可待。
此次探寻书法传承与创新之旅收获良多,实践成员了解到许多文化与生活息息相关,而传承无需刻意,而应该融入血肉,成为自然而然的事物。
实践队员与张德卿老师交谈图 实践队员赵梦瑶 供图
实践总结
因此在传承中华文化时,要格外注意对少年的教育。
书法的传承和创新并没有想象中的困难,想的太多反而做的少了。我国的书法精华俯拾皆是,能够有幸领略一二已经实属不易,因此在早期学习书法的过程当中,以学习古代优秀书法大家为主。而伴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书法家便能将自己的人生迹遇融合在文字当中,从而达到和他人与众不同的风格。这是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同时也说明了在传承中有创新,在创新中有传承。
如何培养自己的书法水平,如何创新,很简单,从生活中寻找答案,一切尽在不言中。心中怀有热爱,便能处处是花开。书法看似对我们有些距离,可是在书法热爱者眼中,可是处处皆有,小巷里,门联上,饭店门口,街道上,生活是最好的学习资料。在创新当中,也应当注意这个原则,将文化融入生活当中,受众也会更加广泛,接受起来也会更加容易。
罗马非一日建成,书法的传承和创新也非一日便能成功。传承和创新不能急功近利,而应当循序渐进,相信书法一定会融入血肉,成为自然而然的事物。
团队负责人:刘晨晖15237325486
撰稿人:赵梦瑶17839273570
8月15日 河南开封 赵梦瑶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0913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