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师大学子携手调研:桐城市情系爱心联合会
(安徽师范大学 陈小娟)
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志愿服务组织在疫情防控和防汛救灾中的贡献调研”团队为了了解在抗洪抗疫中志愿组织发挥的作用,宣传志愿精神,在8月5日,团队成员来到安徽省桐城市,采访了桐城市情系爱心联合会(TLCA)的一位成员余先生。
了解志愿组织情况,调研工作即将开始
团队成员采访的余先生是一名社会工作师、高中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余先生所在的志愿组织桐城市情系爱心联合会初创于2005年7月,是经安徽省桐城市批准,依法登记注册的非营利、公益性(助学)社会团体,该组织始终秉持“发扬志愿精神,传播爱心文化,团结民间力量,扶助弱势群体”的宗旨,在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尊重社会道德风尚的前提下,以义工为主体,以会员为依托,组织和团结社会各界力量,多渠道、多形式募集慈善资金和救助物资,开展多种形式的爱心志愿服务和社会公益活动,尽己所能地帮助广大群众解决困难,从而推动公益事业发展,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图为桐城市爱心联合会发放救灾物资 夏莉莉 提供)
疫情洪灾不断来袭,志愿组织暖心相助
团队成员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在疫情来临的时候,桐城市情系爱心联合会开展了情系抗疫活动,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关心和支持下,共募集现金523233.26元,采购支出442456元,结余80777.26,占募捐85.56%,防疫物资除零星库存外,历时两个多月全部发放完毕!这个贡献,让团队成员感受到了志愿组织的力量,坚定了宣传志愿组织,号召更多的人加入进来的决心。
入夏以来,各地洪涝灾害频发,我国南方地区尤为严重。关于近期的防汛救灾,团队成员跟随桐城市情系爱心联合会的脚步,采访到了情系爱心联合会灾情勘察小组了解到资助的学生家庭有许多受灾,为帮助这些家庭度过难关,桐城市情系爱心联合会向“壹基金”申请了第三批救灾物资,合计100个总价值36500元的“救灾温暖包”。每个温暖包含睡袋、雨靴、雨衣、手电、T恤、毛巾等实用又贴心的救灾物品。余先生说,尽管暴雨倾盆,每一个义工仍然积极地去发放物资,毫无怨言。
余先生慢慢的向我们讲述着桐城市爱心联合会所做出的贡献,但团队成员心里明白,平淡的语气下面包含了志愿服务的艰辛与不易。在灾难面前,没有人退缩,志愿组织也一样在奉献属于它自己的力量,用坚持和无私保护着人民群众的利益。
(图为桐城市爱心联合会合影 夏莉莉 提供)
听取余老师的诚恳建议,引发团队成员深入思考
团队成员知道,桐城市爱心联合会属于民间公益组织,对于整个社会的作用也许是微小,但是对于他们帮助的每一个人,却极其不平凡的,被帮助的人可以因为他们的努力而改变生活甚至人生。余老师说到:“志愿组织的存在更多的是树立精神标杆,让人们感受到温暖,让社会更和谐,每个人都愿意去献出一份力,去努力帮助别人,在国家危难时团结一致,众志成城。”这些话,促使团队成员去思考志愿组织的意义,如何更好的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引发了大家对于志愿服务的进一步思考。
问及对志愿组织有什么更好的建议时,余老师提出了以下四点具体建议。
第一点安全性。现在的志愿组织要保障志愿者的安全,可以选择购买保险等。
第二点专业性。就拿今年的疫情举例,我们需要更多专业性的技术人员去做志愿者。多鼓励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去做志愿服务。
第三点职业化。国家政府向社会承接志愿服务项目,交给志愿组织去做,并对志愿组织进行一定的资助与鼓励。社会也要承认与大力宣传与志愿相关的职业,例如社会工作师(简称社工。是指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慈善、残障康复、优抚安置、医疗卫生、青少年服务、司法矫治等社会服务机构中从事专门性社会服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四点项目化。一些小的志愿组织不应该停留与本地,停留与熟人之间,需要将自己的活动项目化,通过多种渠道去宣传、去扩大。
余老师的这些建议让团队成员们对如何完善志愿组织有力更好的思考,也为日后的社会调研明确了方向。
通过本次采访,团队成员们看到了桐城市情系爱心联合会在抗疫防洪中做出的重要贡献,深入了解到了志愿者的艰辛与不易。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当向奋斗在抗疫防洪一线的志愿组织看齐,在紧急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用奉献精神、担当精神、无畏精神彰显中国力量!实践队员们也会持续关注在洪涝灾害和疫情中默默奉献的志愿组织,了解更多相关情况,为抗疫防洪出一份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0836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