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地摊经济”这个词彻底火了,全国多地的摊贩在重启地摊经济的浪潮下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为了探究各地的地摊经济最真实的展开状况,南京财经大学法学院特组建“地摊经济实况调研团队”,并由王树良老师带队指导,于7月9日以线上问卷和线下访问两种形式展开了为期二十四天的调研活动。此次调研以队员们的所在地为线下访问地点,接触了江苏南通、江苏无锡、江苏张家港、四川雅安、安徽滁州的摊贩,加以线上调查问卷的形式,分析了不同地区地摊经济发展现状、发展中暴露出的问题和如何进一步发展地摊经济的策略和建议。
为了了解大众对地摊经济的基本认知和印象,我校“地摊经济实况调研团队”面对社会大众发放调查问卷,截止8月2日共回收到有效问卷98份。问卷数据显示,82%的问卷填写者愿意进行地摊消费,对地摊的接受度较高。消费原因最主要是地摊消费很便宜方便。当被问到重启地摊经济的态度时,将近80%受访者还是支持地摊经济的复苏的,但有六成支持者认为重启地摊经济只是疫情下复苏经济的一种手段,不是长久之计。只有少部分认为地摊经济发展前景广阔。由此可见虽然人们对于地摊经济的接受度越来越高,但是对于当今地摊经济的管理制度和发展状况并不看好,目前地摊经济仍存在质量和维权等问题,如果不对地摊进行产业结构升级或是立法加强行业统一标准,地摊经济很有可能只是昙花一现。
7月20日到8月2号,地摊经济实况调研团队为了解最真实的地摊情况于三省五地进行了走访。队员通过在四川雅安的夜市走访,发现“地摊经济”在本地实施分地区管理,室内摊位收费管理,室外露天摊位规划“流动摊位临时规范点”。流动摊贩基本上都被城管引导到了临时规范点,地摊位置相对“固定”了下来。但是实际上,“流动摊位临时规范点”面积很小,容不下很多摊贩。在当地政府无需审批即可摆摊的政策下,摊贩市场涌入了一大批来试水的新摊贩,这就导致摊位特别紧张,很多摊主很早就要过来占位置,如果没有位置,一天就不能摆摊。
队员走进江苏南通的室内摊贩聚集地调研时发现,城管对于摊贩的管理比较严格,本地的摊贩都有一张摊贩证,上面记载了准许出摊的地点和时间。六月份地摊经济刚兴起时,无论是老摊贩还是新摊贩,都增加了一笔可观的收入,但是随着更多的人加入了地摊大军,商品尤其是饰品日用品重合率越来越高,很难保证之后收入的稳定性。
队员在安徽滁州调研时发现,本地摊贩主要是围绕体育场来摆摊的。摊贩基于对地摊经济的认知和热情,对于商品、时间段的选择,积累到经验,摊位开的红红火火。江苏无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6月5日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提升消费信心激发消费需求若干措施》的政策,培育夜间消费市场,包容监管,优化夜间交通组织,鼓励发展夜间经济。而江苏张家港的队员走访时发现,摆摊者大多为疫情前就有过摆摊经历的人,因疫情后的政策鼓励而开始摆摊的人非常少。对本地来说,疫情的影响与政策的鼓励对地摊经济的影响有限,本地的地摊生态与疫情前相比变化较小。
通过对不同地区的实地调研发现,在国家鼓励重启地摊经济的大背景下,各地因地制宜,结合具体情况有序开展重启地摊经济的工作。一些地区划定专门摊位,地摊“千树万树梨花开”,国民经济开始复苏。临时摊点创造的岗位也为社会待业人员提供了灵活的就业模式,拓展了就业空间,保障了基本民生。纷涌而至的新摊贩为地摊市场注入活力的同时,也需要规范的市场秩序、行业统一的标准和适当的监管,使得地摊经济能够条理有序的发展,最终呈现出一种热闹但不无序,多样但不杂乱的全新的地摊经济。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0754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