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梁肖通)2020年8月2日,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会计学院组织学院中14名同学成“指尖梦想”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因疫情原因,这次“三下乡”选择在线上调研、采访以及直播等形式去了解潮州手拉壶,为的是更近一步了解到我国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很荣幸自己能够得到这次机会去实践自我,去了解更多有关潮州手拉壶这项传统手工艺。
一、初次尝试,困难重重
说实话,这次三下乡是我第一次参加。相比以往的三下乡,这次活动因疫情还没完全结束,则没有线下的调研、走访以及队伍成员面对面讨论等这些环节,使得困难程度大大增加。胜在网络条件的完善,我们采取线上的形式来进行调研以及利用直播的形式来采访当地手艺人等的形式来推动三下乡的进行。
面试成功后,我被安排在宣传组撰写新闻稿,因没有相关的经验,写新闻稿时额外吃力且语句过长,表达不够简练,不具有逻辑,整一长篇都很乱,同时也给后期修改带来麻烦。焦头烂额完美概括了第一天的状态,尽管头脑有大致的纲要,但细细写后就显得“头重脚轻”,读起来十分吃力,自我感觉到无法写出一份完整的新闻稿,甚至严重到可能无法完成组内布置给我的工作。
二、中期转变,逐步成长
一遍遍推翻重来,再一次次提交上去,不断修改成最终版本,收获的是成长。印象最深的是采访到徐启良老师,他与我们分享有关手拉壶制作,同时也分享到他的创作理念,里面提及到“道”和他的人生经历,每一个精品都需要经过上千乃至上万次打磨,才能成就经典,而双手就是“抛光石”,一次次耐得住寂寞,沉得住气方能成功。这如同脑子被敲醒,让思想发生转变,改变了写新闻稿的思维,自己习惯性把任何琐碎事情都完整记录下来形成流水账到如今能够挑出当天的重点和亮点进行叙述,减少背景资料的展开,注意每一句话的严谨表达,并且需要达到读起来十分流畅的效果,经过不断打磨的稿子才能产生自己的新闻稿。并非偶然创作就能成为经典。“每一个大师都有一个学徒的心。”虽是游戏中角色的台词,但道理浅显易懂,正是手艺人们心中的度量标准。
熟悉格式后,不断修改,终于找到合适的写作风格,确定好相应的主题,同时也能够快速完成新闻稿的初步撰写。
三、后期发展,收获快乐
随着自己对新闻稿熟悉程度的增加,自我感觉到文字记录成了自己的小生活习惯,发现细节并进行记录,也锻炼到自己的耐心。同时,逐渐加深对手拉壶的认识,发现其美妙,掌握一些文学、历史、美术与工艺等小知识。沟通能力的提高,从原本针对某一概念的模糊表达,到细说某一细节形成长篇大论,后来就根据其逻辑顺序来沟通,使其变得更加顺畅。
七天的时间过得飞快,我对手拉壶的认识程度还不深入,同时也遗憾没近距离接触和体验到捏胚,遗憾没有跟小伙伴们见面等等这些小事,每一个时光里都存有自己的遗憾,但同时收获得也非常多。因不断修改文稿而重新积累文笔,与写新闻稿的小伙伴交流心得且结下友谊,了解到做推文的不容易,每一张图都可能修改次数达20次以上甚至更多。小伙伴们都在自己的工作范围内发光发热,使出浑身解数只为达到相应要求,同时也能够学习到更多东西,在这次三下乡中学到新技能,扩大知识面,提高交流技能,积累到经验,收获到友谊!真的很幸运能够遇到大家,探索到手拉壶的魅力,也了解到现今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在国家的支持下逐渐得到完善,让更多人了解到国内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潮州手拉壶,提高了人们对非遗文化的认识和增强保护意识,令非遗文化的传承得到更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0119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