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中大新华学子采访末代贝雕手艺人林汉桂先生

来源: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外国语学院 作者:雕情贝艺社会实践

7月15日,中山大学新华学院雕情贝艺社会实践队抵汕头博物馆再访贝雕末代手工艺人林汉桂先生,并对林汉桂先生进行访谈,林汉桂先生谈论了贝雕的当代传承与发展现状相关问题。实践队深入了解了贝雕工艺的发展历史,产生一系列对贝雕传承延续问题的思考,为此与林汉桂先生展开了更深入的探讨。

贝雕路在何方

林汉桂先生谈到贝雕在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是十分珍贵的存在,广受海内外人们的喜爱。大量的对外贸易,促使众多精美优秀的贝雕作品产生,贝雕工艺也达到高峰状态。90年代贝雕开始走向没落,人们的审美观念随时代的发展发生了巨大变化,贝雕逐渐无法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其次贝雕制作需要消耗大量的成本,在观赏和实用等各方面也不再符合市场消费需求,因此逐渐被市场所淘汰并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对于贝雕逐渐走向没落的态势,林汉桂先生表示很是迷茫忧虑,不禁有了感慨和疑惑――贝雕路在何方?如何去延续贝雕的生命力?

复兴路漫漫

访谈中林汉桂先生指出,现在在海门地区已经很难找到贝雕,也很难找到做贝雕的艺人了。这种种都在印证着海门贝雕的没落。听到这些不禁感到深深的惋惜,惋惜之余也油然而生了复兴贝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漫漫贝雕复兴路需要的不仅仅是责任感和使命感,贝雕这门工艺是需要艺人们专注耐心地去雕琢,需要艺人们投入大量时间与精力,而现当代年轻一辈普遍比较浮躁,无法专心投入到贝雕这一行业中。且贝雕行业的投入与收入不成正比,收入相对微薄,现代年轻人大多不愿意选择贝雕这个行业,因此贝雕继承者少之又少;同时贝雕艺人们也渐渐对贝雕产生消极心态,因不愿看着贝雕一步步走向没落,宁愿让贝雕就此消失,所以说贝雕工艺的延续继承是一个大难题。因此关于如何延续贝雕路,如何延续贝雕生命力,如何复兴贝雕路,对于实践队、爱贝之士、坚持不懈的贝雕艺人们来说——复兴路漫漫,且需携手共续。

共续贝雕路

如何让贝雕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如何让贝雕重新赢得大家的喜爱,如何让贝雕重新适应新兴市场,如何让贝雕走向新生,这是一系列极具挑战的复兴贝雕难题。中山大学新华学院雕情贝艺社会实践队将会努力协同贝雕手艺人林汉桂先生为贝雕的复兴事业出力,推动贝雕不断前行,让贝雕继续发展下去,不会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就如何延续贝雕生命,传承贝雕工艺,拯救贝雕现状,实践队队员总结提出:针对贝雕市场的缩小,可以以产品多样化的形式扩大贝雕市场,在传统基础上创新,贝雕产品可以有更多实用性;其次想让贝雕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可以加强对贝雕的宣传,让贝雕走进校园,甚至走向课堂,贝雕知识的科普十分重要。林汉桂先生也谈论了他自己的一些见解:贝雕的生产成本过高,如今大规模的生产是不切实际的,但是可以考虑用小规模的工作室代替大规模生产,同时还可与旅游业以及文化产业相结合,紧跟时代的步伐,为贝雕的复兴找寻新方向,寻找新出路。

实践队与林汉桂先生接触已有三年之久,每一次的探讨都是为更深入探索贝雕新出路,末代贝雕艺人林汉桂先生以及一众手工艺人,他们是走在前线的人员,他们的见解是极具建设性的,同时他们对贝雕,对贝艺的那份热爱是无可比拟的,实践队更是被这一份爱触动,坚定携手共续贝雕路。为逐渐走向没落的贝雕谋新出路、找寻新方向已经不只是林汉桂先生以及手工艺人们的所求,从实践队接触贝雕艺术的那一刻起这就是实践队的追求目标,爱贝就要为贝、携贝一路共同走下去,复兴贝雕事业是最初的目标亦是始终如一的目标。实践队将会带着这份对贝的热爱携手众多爱贝之人一路前行,共寻贝雕路,共续贝雕路,坚定复兴贝雕路!

图为林汉桂先生在跟队员谈论复兴贝雕事业的相关见解。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4375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参观宿松县博物馆,追寻红色足迹

参观宿松县博物馆,追寻红色足迹为了传承红色精神、丰富文化生活、促进自我提升、培养爱国情怀以及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7月10日,我来到了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参观宿松县博物馆。图…… 何烁 安徽工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电气学子三下乡:返乡分散实践,以实际行动践行青年担当

电气学子三下乡:返乡分散实践,以实际行动践行青年担当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7月10日至8月10日,安徽工业大学“学习百年党史,凝聚青年力量”电气学院赴红色基地新虎团队开展了…… 电气学院赴濮塘镇新虎团队 安徽工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追“锋”青年,志愿同行 —承德医学院基础医学院2023级临床医学第五志愿服务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做出的关于弘扬雷锋精神的重要论述与对深入开展雷锋活动的重要指示,让闪耀着时代光辉的精神火种…

安财青年深植文化基因,以数智化动能驱动文旅产业迭代升级

安财青年深植文化基因,以数智化动能驱动文旅产业迭代升级随着移动电子支付越发普遍,传统的以人民币纸票形式的购物方式逐渐…

“币”上游景——基于人民币景点的个性化XR旅游服务新启航

“币”上游景——基于人民币景点的个性化XR旅游服务新启航项目概述我国蓬勃发展的数字经济生态,为“文化+科技”的创新实践提…

公管学子助力校地共建,志愿服务温暖人心

本周,公管院学子继续深入橘子洲街道湖大社区、师大社区和新民路社区参与校地共建社区助理志愿活动,为社区居民带来了实实在…

表彰树榜样 进步砺前行 文学院参加聊城大学学生表彰典礼

为充分彰显优秀学子的卓越风采,发挥先进榜样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激励学生踔厉奋发、勇毅前行,4月2日,文学院参加聊城大学…

最新发布

高校学子采访潮商陈新峰先生:爱海及贝,爱贝及艺
着这样一个人,致力于传播贝类文化与传承贝雕工艺。他对贝雕艺术沉浸多年,并愿为此奉献一生。他就是企业家陈新峰先生。2019年7月11日,中山大学新华学院雕情贝艺社会实践队赴深圳沙井“贝壳红”文化艺术馆进…
高校学子合作三下乡,打造工艺文化品牌
2019年7月18日,中山大学新华学院雕情贝艺社会实践队以“东行取经,助推潮汕贝雕发展”为主题,前往浙江省温州市东海贝雕博物馆开展了调研活动。期间,在东海贝雕博物馆艺人王卫东师傅和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
大学生重走南粤古道,寻找贝雕贸易之路
帆樯云集,货栈成行,货物流通,一艘载着贝雕的港口红头船正驶离港口,这曾是潮汕贝雕对外贸易的日常运作,但今却已繁荣不再。2019年7月16日,中山大学新华学院雕情贝艺社会实践队前往汕头市樟林古港和开埠文…
贝雕课堂传工艺,迎新时代文明建设
2019年7月15日,中山大学雕情贝艺社会实践队前往广东省汕头市博物馆拜访了贝雕收藏家卢湘莹女士和贝雕艺人林汉桂先生,与他们探索了“在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大潮流中,潮汕贝雕手工艺应如何多方面发展”…
感受两地贝雕魅力,共觅发展新出路
雕情贝艺社会实践队成立至今,已有3个年头,往年团队都集中在潮汕地区进行调研,尽管他们皆取得丰硕的成果,然而其指导老师陈绮雯却意识到:“为贝雕技艺寻觅新出路”不能仅局限于潮汕地区进行调研,还需走…
参观贝馆,共凝贝情
为传承贝雕文化,推动贝雕文化更符合时代发展要求。7月12日中午,中山大学新华学院雕情贝艺社会实践队与深圳贝壳红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新峰先生等人相聚于深圳沙井的贝壳红文化艺术馆,共同商讨贝雕文化发展…
放飞梦想,立志成才
曾记得1949年,北京天安门前礼炮齐鸣的那一刻,一个崭新的民族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一个沉睡千年的民族苏醒了。七十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也许只是短暂的一瞬,然而就在这短短的七十年里,我们的祖国发生了举世…
商学院团委组织部召开2019年团支书第一次例会
9月29号中午,商学院团委组织部在中和楼召开了2019年团支书第一次例会。此次例会由组织部部长盛瑞彬进行主持。例会开始,盛瑞彬介绍部门概况以及未来一年工作大体安排,并引导组织部干事分别进行相应的自我介…
三访潮汕,共续贝雕情
挥别两日的深圳之旅,2019年7月13日,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第三届雕情贝艺社会实践队队员怀揣着贝雕文化复兴的梦想来到汕头市博物馆与“贝雕收藏家”卢湘莹女士、末代海门贝雕传承人林汉桂先生进行会面,并开展了…
阳光学院商学院召开廖茂原教授的专家讲座
9月27日上午,阳光学院商学院于商学楼313召开了廖茂原教授的专家讲座。阳光学院商学院执行院长黄章树教授、阳光学院商学院党总支书记王福清老师以及阳光学院商学院相关教师出席了本次讲座。讲座上,廖茂原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