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大学之初,我就曾听过济南的同学满怀骄傲地说起龙山黑陶文化。自那时起,我便对这份诞生于千年之前并流传至今的古老文化心怀敬意与憧憬:一种能够承载人类文明进程的文化到底是怎样的?这个暑假,我与其他8名同学一同组成了“龙山陶韵”黑陶调研队,准备通过实地考察、采访访谈等方式,一探究竟。
在实地调查过程中,我们参观了龙山文化博物馆,体验手工拉胚制陶,与黑陶省级非遗传承人张国庆老师进行了访谈,拜访德功黑陶的胡新苗老师,并前往龙山街道办事处、山东省文化馆,与工作人员进行交流沟通和采访访谈。在不断深入了解黑陶文化和其传承者的过程中,我们既感受到了黑陶文化中蕴含的独特魅力,也为当前黑陶文化传承及黑陶产业发展现状感到担忧。
龙山黑陶文化诞生于距今四千多年前的中国新石器时代。相传,因为当时的人们具有“尚黑”的审美意识,因此在陶器烧制过程中运用“渗碳技术”将陶器烧制成黑色,故命名为黑陶。从如今出土的馆藏陶器来看,当时的人们已经与有了相当高超的制陶技艺,所制陶器美观大方、形态各异,多应用于礼器、生活用具等。其中,龙山黑陶的代表作——蛋壳陶杯是其中最为知名且技术含量最高的作品之一。蛋壳陶杯是酒杯的一种,因其最薄处仅有0.3毫米,薄如蛋壳但又质地坚硬不易碎,故命名为蛋壳陶。带领我们参观的刘德江老师谈起蛋壳陶时,总是对前人高超的技艺和精妙的手法赞叹不已,同时也对部分蛋壳陶技艺的失传感到惋惜。
站在博物馆中,凝望着一件件出土陶器,我似乎能看见当时的人们制陶时的情景,闻到阵阵泥土的气息,听见烧陶时燃烧着的木柴劈啪作响。博物馆中的件件黑陶展品,似乎一下子就将陈列室在玻璃柜中散发着幽暗的光芒,沉淀了四千多年的沧桑与风雨,让人光是看着就不由自主静下心来。我们拜访的三位手艺人似乎也带着些黑陶的特质:沉稳坚韧,而又热忱专注。经过了简单的自我介绍,在我们表明来意后,三位手艺人都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为我们详细全面地介绍了黑陶的历史、文化、技艺和产业发展。刘德江老师一边带领我们体验拉胚,一边给我们讲解黑陶中所蕴含的古人的智慧,从“尚黑”的审美意识到阴阳五行,从上古部落到当今社会,令我们大开眼界;张国庆老师作为省级非遗传承人,从访谈中便流露出对于黑陶的热爱和对传承非遗的坚定,数十年如一日投身黑陶制作,并通过创新宣传黑陶文化,打开黑陶市场;胡新苗老师则站在黑陶产业的角度为我们分析了当前黑陶产业面临的人才短缺、市场狭小、政府支持力度弱等困境,引发了我们对于黑陶产业发展方向的担忧和思考。
从大学之初便挂念着的龙山黑陶,终于在此次实践后在我心中初现雏形。探访千年龙山,我所见的不仅仅是黑陶本身的美观大方、沉稳大气,更是黑陶所蕴含的智慧技艺和工匠精神。千年传承下来的不仅仅是黑陶器具,更是中华民族的生活智慧和艺术审美,是炎黄子孙大国工匠的独妙匠心。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3081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