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新闻学院通讯员:陈雪炎 陈嘉仪)离别总是来得悄无声息。
太阳早爬上了山头,天光也已大亮,歇马村的街道还空荡着,未见几个行人。我们把行李塞进公共汽车的后备箱里,然后上车,像来时一样,车子沿着弯弯绕绕的公路驶向前去。
(图为歇马村周边地区景色)
7月4日,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赴湘潭县社会调研团抵达湘潭县石鼓镇歇马村,开启我们为期半个月的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山唢呐”的调研活动。时光匆匆而逝,调研结束,我们即将告别此处开始下一段征程。第一次参加三下乡活动的我们,恍若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一路跌跌撞撞却也一路成长,收获良多。
唢呐声声
记得初到歇马村的那一天,一下车便听到了从屋子里传出的高亢嘹亮的唢呐声。严格意义上来讲,这是我们第一次在现实生活中亲耳听到这种声音,一种无法让人忽视的声音,一种震慑人心的声音,一种格外质朴却又充满力量的声音,我想,这就是唢呐的魅力。而在听完歇马村唢呐艺人易礼强先生给我们吹奏的一曲唢呐曲后,我的脑子里忽然浮现一古辞“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其奈公何”,原本有些单调的文字配上唢呐声之后瞬间鲜活起来,让人感受到一种粗犷而悲壮的力量。青山唢呐,不仅能烘托悲壮决绝的氛围 ,亦可欢快明亮、喜气洋洋,从丧乐哀鸣到节日婚庆,从一个人的出生到死亡,唢呐都在不间断的吹着,这是其他乐器都无法替代的。也正是这种魅力,指引我们走向它、欣赏它、调研它。三下乡的这段旅程,似乎就在自这一声唢呐里真正开始。
包罗万象
“锵锵咿锵,锵,锵咿锵……”
带着手势、呢喃唱出的拍子,就是唢呐老师易礼强先生与学生的交流方式。在这个并不发达的小山村,唢呐兴趣班成为孩子们课业学习之外的不多的娱乐方式之一。这里少有见到其他的兴趣班,村里很多孩子都来这里跟易老师学唢呐。易老师喜欢教孩子们一些喜庆欢快的曲子,偶尔还教一些流行歌曲,孩子们学得不亦乐乎。唢呐,这个本在现实生活中逐步消失殆尽的“老物件”,却成为大山里的孩子们眼中求知若渴的“新事物”,成为孩子们接触乐理知识、提高艺术修养的启明灯。
(图为易礼强老师手执唢呐)
而作为一种扎根于土地的乐器,唢呐成为传统婚丧嫁娶中不可缺少的一件礼器。大众印象中有些下里巴人的唢呐,能吹尽世间大悲大喜,能吹出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唢呐的声音尖锐、高亢嘹亮,因为其极强的穿透力和覆盖力,被人称作“流氓乐器”,它不像古筝那样婉转悠扬,也不如钢琴那般行云流水,它不适宜细细聆听,原本也无人细细聆听,它总出现在人来人往的场合,作为背景和陪衬,营造着或悲或喜的氛围。
在青山唢呐流行的地区,除了婚丧嫁娶事宜之外,唢呐也常出现在玩龙耍狮、佛道礼仪及传统祭祀活动中。在青山桥地区调研期间,我们还有幸观看了一次庙会上的木偶戏,当时就有唢呐的参与。当地的木偶戏,和现代的影视艺术放在一起当然是相形见绌,不过庙前空地上搭起一个简陋的戏棚,戏曲艺人们操控着粗糙的木偶,棚后几支唢呐、几个锣、最多再加一顶小花鼓,就是整场戏的道具了。但就是这样一场木偶戏,庙所在的山头附近村庄居住的村民们都不辞赶几里山路来此观看,尤其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或许从未走出过大山,也不会使用电脑、互联网,但这木偶戏,他们从小到大,再到老去,都看得津津有味。
(图为观看木偶戏的老人们)
来这里之前,我们对唢呐的印象,或许还停留在小时候看过的白喜事里唢呐模糊不清的影子,甚至当时我们都不知道它叫做“唢呐”,但在这里,处处可以听到唢呐声,人人也都常谈唢呐事,唢呐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仍然多样地、鲜活地、生机勃勃地长在青山深处,云烟丛中。
传承有道
在当地唢呐发展日益式微的情况下,唢呐艺人易礼强先生的唢呐班还枝繁叶茂。易老师曾谈及,唢呐作为一项民间艺术,不应局限于血缘关系的传承以及“一师一徒”制的闭门传承,青山唢呐的传承应该普及化。他除了受邀在当地歇马中学的唢呐教学班进行授学外,私人开设的唢呐兴趣班就是个例子。令人欣慰的是,现在已有许多小孩子在课余时间来这儿学习唢呐和二胡等传统民族乐器。易老师的谆谆教诲似春夜细雨,润物无声,默默浇灌孩子们的心灵,青山唢呐传承的小树苗正在茁壮成长。易老师的长远眼光与辛勤教学令我们敬佩不已,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青山唢呐要持续不断地散发生机与活力则需要创新传承与发展模式,不能因循守旧,固步自封。
(图为易老师教学场景)
目前,湘潭县地区吹唢呐的班子还有很多,老艺人很多都七十有余,也还在频频出班吹奏,湘潭县唢呐艺术团已成规模,“石鼓.青山唢呐”保护中心成立并顺利注册登记,青山唢呐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由青山走向四海,唱响古今。
时代大潮奔腾着向前去,有些东西带走了,有些东西落下了。原本我们以为,唢呐已经渐渐与人疏远,走向沉寂。我们也任由它疏远和沉寂。但从青山桥走进来,从歇马村走出去,我们看到了,唢呐,它并未走远,它也从未歇止。在我们不曾留意的地方,它还茁壮地生长着,争做时代的赶路人。
(图为歇马村景色)
“让我再看你一眼,从南到北”。
远处的稻田和青山,向后掠去,直至视野之外,我们的调研活动也停留了在已然听不到的那声唢呐里。但我们都明白,唢呐不会就此歇止,歇马村的故事也还在继续。我们,只是笑着离开。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1922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