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夏之旅”:打破思维定势
7月26日,追梦班里传来了老师高亢的声音,“同学们,你们知道自然数1到20相加,结果等于几吗?”“梦夏之旅”实践队队员以此题目切入点,给遂溪县新安小学的孩子们带来了一节别开生面的趣味数学课。
孩子们随后拿起了铅笔,低下头,在草稿纸上尝试计算。教室变得出奇安静,甚至能听到笔在纸上刷刷的声音。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十分钟过后,老师叫他们把计算出来的结果写在黑板上,孩子们纷纷跑上讲台,拿起粉笔,写下自己的答案。答案各不相同,238、210、220、215、198等等,他们都觉得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接着只见老师在黑板上圈出210这个数字,并告诉孩子们这才是正确答案。答对的只有两个人,老师便问他们是怎么计算出这个结果的,他们异口同声回答道“一个一个相加计算”,那些答错的孩子也是如此。
老师微微一笑,说到“这是个很笨但是很扎实的计算方法,计算量不仅大而且还容易算错,大家就没想过用其他的方法来计算吗?”孩子们一脸茫然的看着老师,显然在他们脑海中只有这一个计算方法。“好,同学们下面听我讲。这个题目我们换一个角度想。其实只要把首尾两个数相加,你们就会发现有10个21,这样我们很快就得出210这个答案了,你们要脱离传统的思维方式,要学会灵活变通,开动脑筋思考找出最简便的方法。”老师向孩子们开解道。之后他又找了类似的题目让孩子们做,结果孩子们利用老师所教的方法很快便算出了正确答案,一节课下来,孩子们受益匪浅。
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思维特别受限,总像被‘蜘蛛网’网住,挣脱不出来。队员希望这节课能让他们明白,解题的方法多种多样,要勤于开动脑筋,摆脱“思维定势”。

积极上台写答案(唐尔倩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21386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为弘扬身边的非遗文化,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亲身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2023年8月7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拾遗”社会实践队队员来到了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水浒好汉城,前……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维护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促进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创新,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2023年7月22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拾遗”社会实践队员来到了山东省泰……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立足非遗技艺传承,为了展示传统生产场景、深入了解与保护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技艺。2023年7月22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拾遗”社会实践队来到了中……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为深入了解身边的非遗文化,亲身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相结合的发展模式,7月20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拾遗”社会实践队队员来到了宁津县张大庄镇……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为了深入了解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性、代表性和历史价值,更好的传承和保护珍贵的非遗文化,7月15日,拾遗社会实践队队员来到了宁津县长官镇,参观并学习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王家园子……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为弘扬非遗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焕发文明实践活力,2023年7月11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拾遗社会实践队前往曹州古城拜访曹州面人传承人进行交流学习。2008年6月7日,曹州面人经中华人民共……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手中剪纸生万物,工巧殊胜尽风华”。为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中国传统文化,2023年7月2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社会实践队来到了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通过肥城市文化馆的介绍,……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023年7月5日上午,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拾遗”实践队王子杰、刘欣玥于莒县古城“剪纸物语”工作室参观学习。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莒县过门笺的传承历程,同时有幸体验了过门笺的制作……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