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明”绘画课堂,趣味纷呈
爱画画是每个孩子的天性。世界著名艺术家毕加索说过一句话:“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越来越多的人认同,绘画可以培养孩子们拥有非凡的想象力,创新力和探索欲望。因此,“辰明”社会实践队专程设立绘画特色课程,为孩子们铺垫一条通向艺术殿堂的羊肠小道。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吹画法。”绘画老师简颖欣站在讲台上,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同学们展示课件内容。简老师告诉同学们,吹画是将墨汁或某种颜色的颜料沾一些在纸上,用嘴吹来代替画笔作画,一般线条都是用吸管来吹墨珠。它不仅非常简单易学,而且作画过程也趣味盎然。与此同时,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意喜好等即兴地作画。同学们在下面窃窃私语,显然已经按耐不住作画的欲望了。
简老师把同学们分成几个小组,每组配有杯装颜料水,每人都有吸管和白纸。有的孩子按照老师教的方法,先用吸管蘸一蘸颜料水,小心滴在白纸上,然后用吸管对着颜料水滴用力吹。教室里响起彼此起伏的吹气声,有的孩子吹得小脸鼓起来,像鼓一个小灯笼,红通通的煞是可爱。有的孩子奇思妙想大胆创新,创造了独特的画法,比如点、印、浸、挥等绘画方法,完全无师自通,让老师赞叹不已。
孩子们如鱼得水,在绘画的海洋中尽情畅游。他们非常享受绘画的过程,尽情发挥想象,在纸上描绘着要表达的世界,无拘无束,自由烂漫。孩子们的一些作品得到了老师的高度赞扬,他们都非常高兴。

学生作品(郑伟妍摄)

学生作画(林海霞摄)
作者|林海霞
摄影|林海霞、郑伟妍
审稿|梁诺渝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9979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为弘扬身边的非遗文化,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亲身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2023年8月7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拾遗”社会实践队队员来到了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水浒好汉城,前……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维护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促进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创新,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2023年7月22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拾遗”社会实践队员来到了山东省泰……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立足非遗技艺传承,为了展示传统生产场景、深入了解与保护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技艺。2023年7月22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拾遗”社会实践队来到了中……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为深入了解身边的非遗文化,亲身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相结合的发展模式,7月20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拾遗”社会实践队队员来到了宁津县张大庄镇……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为了深入了解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性、代表性和历史价值,更好的传承和保护珍贵的非遗文化,7月15日,拾遗社会实践队队员来到了宁津县长官镇,参观并学习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王家园子……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为弘扬非遗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焕发文明实践活力,2023年7月11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拾遗社会实践队前往曹州古城拜访曹州面人传承人进行交流学习。2008年6月7日,曹州面人经中华人民共……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手中剪纸生万物,工巧殊胜尽风华”。为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中国传统文化,2023年7月2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社会实践队来到了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通过肥城市文化馆的介绍,……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023年7月5日上午,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拾遗”实践队王子杰、刘欣玥于莒县古城“剪纸物语”工作室参观学习。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莒县过门笺的传承历程,同时有幸体验了过门笺的制作……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