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7日,炮火如雷,炸响了宛平城静谧的夜空,血染卢沟,拉开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帷幕。岁月落满尘埃,但历史不应被掩埋;时代翻天覆地,但总有一些精神流传至今。
时值七七事变82周年,法政学院“青银对话,忆七十载芳华”实践队部分队员来到温州乐清牛鼻洞村,与卢思西老人展开深度访谈,走进他的记忆,倾听波澜起伏的过往,感悟熠熠生辉的革命精神。
护国佑民,青春无悔
卢思西,1933年出生于牛鼻洞村一户贫农家庭。当时的中国风雨飘摇,贫苦百姓夹缝求生。迫于环境,卢思西不得不早早成熟起来。不过,虽然现实困顿,但卢思西依旧相信光明的存在。在卢思西的家中,曾有人离乡参军,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耳濡目染之下,党对于卢思西来说,就是困顿现实中值得追逐的光。因此,年仅十六的卢思西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参军,从此奔赴解放战场,并直接参与了解放故乡的战役,将光带到了故乡。
建国不久,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卢思西响应国家“保家卫国”的号召,一路北上,前往战斗一线。战火之间,生死无常。死亡咫尺之间,仍要沐血前行。在金城战役中,时任排长的卢思西作为参战一员,面对高密度强火力的轰炸,坚守阵地,如一块砖,与无数士兵共同组成牢不可破的城墙。
和平最终会降临,但这战火纷飞的岁月将永远铭刻在卢思西的生命之中。他为我们诠释了一种别样的青春:心怀理想,坚定不移,家国危难之际,热情燃烧,不负初心。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年逾八旬的卢思西声音微沉,但铿锵有力,其间灼灼信念,仿若当年。
鞠躬尽瘁,赤血长殷
1957年,卢思西退伍转入乐清地方行政机构,不久,升任乐清水产局局长,恪尽职守,两袖清风,继续为建设社会主义发光发热。离休之后,他又投身公益建设,尽己所能,改善乡里。
从军八年的卢思西虽然已经离开部队,但行事作风仍带着军人特有的铁血正气。他看到牛鼻洞村道路难行,便在炎炎夏日,带领十几个人不眠不休,苦干四个月,为村民无偿修路。他意识到村中老人文娱生活匮乏,便组织村民募捐集资,填河造陆修建老人亭,为老人开辟一方自在天地。亭上铭文,卢思西位列其首,这无疑是对他最好的肯定。
无论在哪里,卢思西都心系家国百姓。从军也好,从政也好,亦或是赋闲在家也好,变化的是环境,不变的是人心。“都是应该做的。”卢思西语言质朴,尽显一名共产党员的磊落胸怀。
风烟散尽,丹心如故
对于卢思西来说,离休之后的日常生活,平淡且温馨。他保持着规律的作息,散步、读报、出门旅游,去看看他建设过的家乡、守护过的家国。
丰富的经历、开阔的眼界、血与火的打磨,使得卢思西身上有着一种岁月沉淀下独有的豁达从容。看到来访谈的实践队员,他会不紧不慢地拿出塑封的黑白老照片,一张张讲过,与实践队员一起回溯那段历史;他会在妻子为他佩戴勋章的时候,轻轻握住她的手,铁血傲骨,绽出柔情一缕;他会拍着实践队员的肩细细叮嘱:“你们是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接班人,要为祖国做贡献。”言辞恳切,深入人心。
此时此刻,青丝华发之间,共同完成了一场关于历史、关于心灵、关于传承的对话。对于卢思西,历史风烟将散,回顾时光,丹心碧血,一如往昔;对于我辈青年,无尽征程初启,展望未来,浑金璞玉,惟愿不负。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6529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