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人口老龄趋势体察护工行业现状
作者:刘瀚阳/摄影:王国琳苏高云
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剧,对具有专业知识技能的护工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近日河南理工大学社会实践团队走访了相关部门和医疗机构,针对护工行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团队希望通过此次调研能够了解到护工在医护结合模式中,护工扮演怎样角色,存在哪些问题。为护工行业的发展尽微薄之力。
查询资料,文献资料中的护工行业
在当前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的重压下,统计数据显示有4000余万老人有护理的需求。而根据《2017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的数据显示,全国医院入院人数大约1.44亿人次,病床使用率86%(公立医院91.3%),由此可见护理行业市场规模巨大。护理人员服务于人的生老病死全过程,在患者疾病的急性诊疗,慢性康复以及临终照顾与关怀的各个阶段发挥作用。
而统计下的护理人数却如沧海一粟,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的数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我国注册护士仅380万。一方面国内护理需求的快速增长和护理投入的长期不足,不少医院“床护比”不达标。另一方面,生活节奏的加快,城市居民抽不出时间在医院陪护病人。多重因素叠加,直接催生了中间产业链——陪护行业,促进了护工行业的产生和发展。
走访调查,医疗机构中的护工行业
实践团队在此背景下,先后走访了河南省第二慈善医院,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焦煤敬老院等医疗养护机构。从管理层到病患及家属了解护工行业的现状。
“需求大”是走访中多次听到的词汇,护工行业应是“朝阳行业”,但行业中的问题矛盾也很突出。“现在的护工需求确实非常大,但存在问题也不少。一是患者大多是工薪阶层,医疗费用已经使许多家庭不堪重负,额外的护工费用让人根本无法承担;二是护工多数都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工作、个人素养无法保障,甚至会出现护工与护士、病人及家属出现冲突的情况。但这些现状仅凭医院根本无力改变。”柴雪艳护士长如是说道。而焦煤敬老院王新民书记向队员介绍院内有10名护工,一个班次有5人。老人与护工比只有1:0.05,工资因为职称不同在三千元左右。而且队员还了解到敬老院的老人中还有20名老人长期卧床,需要护工时刻关注,因此护工数量非常紧张。
但通过实践调查发现,护工行业的“从业者”并不少。但由于行业规范约束力极弱,入行门槛极低,谁都可以成为“从业者”。这也导致了低收入,低学历,流动人口成了护工人员的有色标签。而且市场分散,大都是“散兵游勇”,管理难度极大。鉴于护工行业现状,病人及家属大多都对护工有一定的抵触情绪,认为他们并不能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尽心尽力。一位患者甚至还告诉队员,她曾雇佣的一名护工本身也患有心脏病。大多数情况下,雇主根本无从知晓护工的个人情况,谎报年龄、身体状况、专业素养等情况都客观存在于这个行业。
荆棘塞途,健康发展还需多方支持
在我国,护工这一职业尚未明确是否属于正规职业范畴,是介于家政保姆与医院护士之间的临时辅助性勤务人员。工作地点在医院,养老院,却不是正式员工,除去分散个人从业者,大都隶属于专业的护工管理公司,实行的是社会化管理模式。从护工招聘、培训、监督、考核至离职均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全权负责。这就造成很多灰色地带,护工培训、薪酬支付、权益保障等工作存在一定的漏洞。
在实践过程中,实践队员发现:要让护工行业健康发展,就必须强制护工专业培训,提高护工行业水平,加强行业监管。而这绝非某一单一机构所能解决的。普通民众需要去关注护工行业,政府机构通力协作介入才能达成从业者与雇佣者双赢的局面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1151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