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与“纳米材料”这古今两种科技似乎并不挂钩,可近期“中药材料学”这一概念的提出让人不禁产生联想与疑问,原来中药运用竟如此广泛。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吴水林教授团队近期在权威国际期刊《物质》上在线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成果,而“中药材料学”的概念也在成果之列。“中药材料学”意在通过材料学方法将中草药处理成一种纳米级生物功能材料,在根除病毒和细菌病原体的同时,不会导致过度炎症引起的组织损伤,是治疗病毒细菌混合肺炎的创新方法。
团队基于中药材料学的概念,探讨了茶纳米点针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机制。吴水林团队以中国茶为原料,从中提取了天然茶纳米点。茶纳米点由多种儿茶素组成,当其作用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时,会通过慢慢地大量聚集在该球菌表面的方式,影响该菌的氨基酸代谢并破坏其菌膜结构进而达到杀灭细菌的目的。
茶纳米点又如何作用于病毒,也是天津大学吴水林团队的研究课题。团队发现茶纳米点能与H1N1流感病毒的神经氨酸酶活性位点形成密集的氢键网络,而反应产生的氢键网络能够有效抑制H1N1病毒的活性,从而杀灭致病菌。
对抗病毒机制和抗菌机制的充分研究,使得茶纳米点的协同抗病毒和抗菌效果的发现成为可能。茶纳米点和木犀草素二者本身都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抗炎、抗菌、抗病毒功效,团队在此基础上通过药物配伍筛选,结合茶纳米点与木犀草素展开了实验。在小白鼠的病毒细菌混合(H1N1病毒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模型中,研究人员将结合后的茶纳米点和木犀草素雾化吸入治疗,实验小白鼠死亡率得到大大降低,从而茶纳米点和木犀草素混合所具有的很好的协同抗病毒和抗菌效果得以发现。对比目前细菌-病毒混合性肺炎的主要利用抗生素的疗法,中药疗用的毒副作用小、治未病等特点表现出了更大的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中药纳米化有着意想不到的药效。中药产生的药理效应除了化学组成,还与药物的状态有关,而改变药物的单元尺寸是改变药物物理状态十分有效的方法。将药物的单元尺寸减至纳米尺度,药物活性和生物利用度就可能得到大幅提高,并可能产生新的药效,比如靶向输送,降低毒副作用,建立一些新的给药途径等等。
从屠呦呦青蒿素研究再到如今茶纳米点研究为病毒细菌混合肺炎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安全有效的替代方案,中药科技化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可能。尽管中药应用有着急需解决的问题,比如中药所需量难以把握容易导致成分混乱、中药成分复杂又如何保持稳定性等,但纳米中药促进中药制成高效剂量小、低毒、稳定性好的现代制剂,为人类事业发挥日益显著的作用。
http://www.dxsbao.com/news/44157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