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样怀缅
------邮件采访UBC医学本科生会二年级主席纪念活动学生负责人Tony
在Dr.Krebs采访中实践团同学得知UBC有一个历史悠久、别具特色的大体老师纪念活动(BodyDonorMemorialService)后一直心心念念。通过Dr.Krebs的引荐,实践团的顾以辰同学和乐开兴同学与纪念活动学生负责人、UBC医学本科生会二年级主席Tony取得联系,并通过邮件的形式和Tony交流了UBC的纪念活动和浙大医学院特色的纪念仪式。
与国内医学院或者市殡葬组织、红十字会统筹组织纪念活动非常不同的是,UBC一年一度的纪念活动完全有医学生们自己组织,解剖与神经教研室只负责少量工作,因而拥有较强的自主性,学生也能在活动中更自发地表达情感。活动筹备阶段,学生负责人会招募活动学生工作组,根据报名同学的活动组织经验和对遗体捐献事业的工作热情挑选3~4名二年级学生(相当于国内研究生二年级)。项目筹备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组织的自我管理性,项目组每两周或每月开一次例会跟进,随着项目组筹备流程逐渐成熟,后期将逐渐由组员负责,有利于活动经验的传承。学生项目组承担的具体工作有在生命科学院预定活动场地,邮件邀请参与活动的医学院领导、医学院学生(大一、大二为主)60人,该人数远小于国内大多数类似纪念活动。而UBC纪念活动与会捐献者家属、友人达50余位远高于浙江大学医学院3~4位家属代表,这部分嘉宾由UBC医学院负责学生工作的老师邀请。有些家属会从很远的地方赶来参加活动,且学院并没有安排食宿及路费补贴,可见家属们对UBC纪念活动的重视和支持。
UBC纪念活动的活动环节充满特色与国内的集体默哀、嘉宾发表讲话等有很大不同,其环节形式更加丰富具艺术性,且氛围更加温馨和轻松。在近1.5小时的活动中,首先大家会一起欣赏当年度Heartfelt优秀作品。Heartfelt同为医学院学生组织举办,每年举办一次,医学生们以绘画,摄影等平面艺术形式表现“心”这个主题,将医学知识与艺术巧妙融合。很多同学的作品设计灵感来源于他们解剖课的经历和感触,有深刻的寓意。因此在纪念活动内中学生和遗体捐献者家属共同欣赏这些作品有了更深刻的意义。
纪念活动主要环节为“缅怀遗体捐献者”主题的文艺表演,表演形式包括诗歌朗诵、演讲、音乐节目等,却都由学生自己准备。曾有家属代表在舞台上真挚地朗读感谢信,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但并不作为每年的固定项目。表演结束后是半小时到一小时之间的茶歇时间,殡仪馆作为赞助方提供餐饮并负责现场布置,在场的学生,教师和亲属代表共同享用茶水点心,在轻松的氛围中互相了解,学生们也会给家属赠送礼物,如感谢卡、鲜花等。学生和家属的交流是随机的,学生不知道对方是哪具遗体的家属,茶歇也没有规定交流的话题及交谈双方,与国内座谈会形式有很大不同。
与国内纪念活动相比,UBC有自己独立的遗体捐献项目和流程,在纪念活动的举办上也一直是学院自主举办,未有和其他院校合办或社会公益组织统筹举办的情况。纪念活动少而精,且有悠久的历史积淀,经验积累每年都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活动在筹备上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力量,学院教研室不会介入,只是作为嘉宾出席与发言,活动的感染力取决学生们自己的想法,因此其中蕴含的情感是学生们自发表达的,更加真实。纪念活动大部分经费来源与BP项目合作的殡仪馆的赞助,殡仪馆每年负责UBC已使用尸体的火化工作,通常还会为这些捐献者家庭举办丧事葬礼等,盈利较多,出于感谢目的向医学院捐赠一部分资金。据了解,与BP项目前一家殡仪馆正是因为盈利不足而解除了合约。
顾以辰同学也向Tony介绍了浙大医学院缅怀大体老师的系列活动。组织医学生走访捐献者家属聆听逝者生平故事,清明节在无语良师纪念碑前缅怀大体老师并献花,以及医学院融合四大课堂的生命教育模式。双方在邮件往来中都获得了新的灵感!
因大体老师的无私奉献我们更真切地学习解剖知识,提升自己的医术。大体老师承受了一次次创伤,接纳了我们一个个错误,只为我们未来在病人身上没有失误。一个多月,遗体捐献社会实践组的我们在调研采访中提出问题,探索问题,汇总自己的思考,多么希望之后我们能将调研成果付诸实践。我们都是大体老师的受益者,我们会遗体捐献发声,更为他行动。
文|乐开兴
http://www.dxsbao.com/news/13868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