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9日,我们来到了石林彝族自治县民族小学,张绍明校长带我们参观了学校的彝族乐器和民族文化传承基地。
首先参观到的是我们期待已久的巨型版大三弦。长24米,重达8吨的大三弦静静地陈列在房间里。琴头有三个画面,可以轮流换,画面一是狮虎头,画面二是阿诗玛的肖像,画面三是彝族人民的生活场景。琴把还上有火的图案,象征着彝族人民的生活红红火火。
校长给我们介绍了代表着力量象征的狮虎舞,还了解到了彝族古乐器过山号、霸王鞭、镲、月琴的特点。学校会专门请国家、省、市级的传承人过来进行教学,使民族文化得到了更好的传承。
“神奇的石林,勤劳的民族”,在民族文化传承基地,校长从语言、宗教、服饰、节日、歌舞、饮食六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彝族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毕摩在彝族人民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重要的节日活动都离不开他。法国传教士保罗·维亚尔把当时的毕摩都集合在一起,为彝族文字的统一做出了巨大贡献。彝族人民信任“万物有灵”论,崇拜自然,崇敬祖先。
在民族服饰上,孙校长重点给我们讲了女性的包头,女性通过服饰来表达自身的情况:包头上有两个蝴蝶,代表未婚;包头上有一个蝴蝶,代表已婚。
讲到节日,彝族最重要的两个节日就是密枝节和的火把节。密枝节被称为是彝族最神秘的节日,他就是我们俗称的“男人节”,在这一天男人上山祭祀。火把节被称为彝族最隆重的节日,2005年11月29日,火把节被评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十大节庆活动”,在火把节这一天,男女老少都盛装出席,吃团圆饭、进行摔跤、斗牛活动,还有大三弦和小三弦舞蹈。
1990年,石林还被评为了“摔跤之乡”。在歌曲方面,彝族有特色的撒尼乐器和撒尼音乐;在舞蹈方面,彝族有着自己特色的大三弦舞,许多大型晚会都会在彝族最有名的歌曲《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落下帷幕。彝族饮食可谓是极具特色,有疙瘩饭、骨头参、卤腐、乳饼、荞粑粑蘸蜂蜜、老腊肉胡红豆、杀猪饭。
石林彝族自治县民族小学很好的传承了石林彝族特色的阿诗玛文化,对阿诗玛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做了很大的贡献。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3867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