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路同行”科技文化蓝海行动计划之寻访民间艺术 传承景泰蓝文化
——大数据学院、信息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大方向已经慢慢向着高效化、智能化、快捷化发展,但是一些手工艺人依然在坚持着自己的初衷,而传承传统文化也已经成为了当代青年最应该接手做的事。
赵巧萍老师讲解金丝画、景泰蓝历史
10月12日7:00,大数据学院、信息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前往申奉村赵林民间艺术有限公司,通过实地参观、动手实操、概念步骤理解等方式,对景泰蓝文化进行初步认识、学习,以及金丝画、景泰蓝作品的简单制作,来对景泰蓝文化进行简单的了解。
粘金丝
“一件景泰蓝,十件官窑器”,掐丝珐琅,又称“景泰蓝”,因其制作工艺精细,格调富丽辉煌,而深受明、清皇家贵族的推崇,但它在后期曾一度濒临灭绝。为了让志愿者们了解珐琅工艺,并真正的引以为傲,从而愿意保护与传承,赵巧萍老师为志愿者们讲解了景泰蓝的起源与发展以及太谷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况。
赵巧萍老师作指导
接着,志愿者跟着老师走进展览间,近距离观看景泰蓝作品。每一件色彩斑斓的景泰蓝工艺品,都是靠匠人手工制成。先用铜丝折成相应的形状,粘在胎体上,然后用滴管吸取矿石磨制成的细沙状颜料,点上去,然后烧制;再点,再烧,最后镀金……即便是一个很小的盘子,也要经过繁琐的工艺才能制成。每一件作品都要经历设计、制胎、錾刻、掐丝、点蓝、烧活、磨光、镀金的一系列工序,需要付出极大的细致与耐心,志愿者们被这些工艺传承人的匠人精神深深感动。
志愿者们动手实践
欣赏完这些精彩绝伦的手工艺品后,志愿者们纷纷手动起来。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志愿者们在亲身实践中感受到了什么叫工匠精神,什么叫匠心,感受枯燥、单调中的坚守、耐心与细致。
总结感悟
通过近距离的参观了解,志愿者们不仅更加深入认识了被誉为“中华瑰宝”的景泰蓝,也看到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匠人们为了弘扬这项传统工艺所做出的创新与努力。志愿者们纷纷表示,这种匠人精神将鼓舞自己继续在志愿者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开拓创新,为服务人民、服务学生而不懈奋斗。
http://www.dxsbao.com/gongyi/24468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为弘扬身边的非遗文化,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亲身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2023年8月7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拾遗”社会实践队队员来到了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水浒好汉城,前……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维护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促进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创新,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2023年7月22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拾遗”社会实践队员来到了山东省泰……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立足非遗技艺传承,为了展示传统生产场景、深入了解与保护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技艺。2023年7月22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拾遗”社会实践队来到了中……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为深入了解身边的非遗文化,亲身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相结合的发展模式,7月20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拾遗”社会实践队队员来到了宁津县张大庄镇……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为了深入了解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性、代表性和历史价值,更好的传承和保护珍贵的非遗文化,7月15日,拾遗社会实践队队员来到了宁津县长官镇,参观并学习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王家园子……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为弘扬非遗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焕发文明实践活力,2023年7月11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拾遗社会实践队前往曹州古城拜访曹州面人传承人进行交流学习。2008年6月7日,曹州面人经中华人民共……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手中剪纸生万物,工巧殊胜尽风华”。为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中国传统文化,2023年7月2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社会实践队来到了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通过肥城市文化馆的介绍,……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023年7月5日上午,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拾遗”实践队王子杰、刘欣玥于莒县古城“剪纸物语”工作室参观学习。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莒县过门笺的传承历程,同时有幸体验了过门笺的制作……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