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
孤鹰不褪羽,哪能得高飞,蛟龙不脱皮,何以上青天。
—————题记
鹰是蓝天的娇子,生活在高山上的飞禽,秉性凶猛、动作敏捷,要想捉住并驯服它,那得有一套“绝招”。在亚洲中部的广大土地上,居住着一个古老的民族——哈萨克族。他们过着游牧生活,性格豪爽、热情好客,身跨天山骏马,手托凶猛的猎鹰,在猎犬的前呼后拥下,放马奔驰于草原山林中,这就是哈萨克人的典型形象。长期逐水草而生的游牧生活,让哈萨克族人与猎鹰结下了不解之缘。哈萨克族作为典型的游牧民族,在长远的游牧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套较为熟练的生存技能,就包括猎鹰训鹰这项技能,哈萨克人就将这些生存技能赋予实践,代代相传。这其中包涵了哈萨克族人在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下随生产与实践发展而形成的具有自己独特魅力的文化特点,驯鹰可以说是哈萨克族的一种符号,凝结了勤劳热忱的哈萨克人的历史溯源,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哈萨克族的文化价值理念。哈萨克人最喜欢的动物就是骏马和鹰猎了。喜欢骏马在这里就不需赘述,喜欢猎鹰就很富传奇色彩了。猎鹰,又称猎雕(金雕),它是哈萨克人一种独特的狩猎工具。他们打猎不用现代化的武器,而是用传统的武器——金雕。金雕是地球上最大最凶悍的一种鹰。在远古时代,强悍的哈萨克猎人就驯养金雕来捕杀野狼。捕猎前主人给自己的金雕喂以精致的食物将勇士送上征程,金雕所向无敌的猎杀能力使其成为哈萨克牧民崇拜的图腾,但要让桀骜不驯的金雕成为人类的挚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至今在草原上仍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匹好马难换一只好雕。
猎鹰不但是哈萨克牧民狩猎的主力,而且也成为他们的朋友. 鹰猎是草原上的哈萨克牧民自古沿袭至今的技能,“左牵黄、右擎苍”的场景用来形容哈萨克人的狩猎再恰当不过。每当冬季出猎,剽悍的哈萨克猎手身跨天山骏马,手托凶猛的猎鹰,在猎犬的前呼后拥下,放马奔驰于山林间、草原上,浩浩荡荡、威风凛凛。最初,哈萨克人猎鹰狩猎,是作为谋生的技能,但随着国家出台保护野生动物的政策后,草原上的驯鹰就不再用于狩猎,鹰猎文化也随之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草原上依然有部分驯鹰人却难以割舍养鹰、驯鹰的情怀,默默地继承着鹰猎的历史文化。
老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它的年龄可达七十岁。鹰也是个异常有灵性的动物,在驯化的过程中,鹰主人一定要对鹰有感情,譬如经常爱抚它、亲昵它、拥抱它。就在一种情感的交流中,鹰与驯鹰人会建立起一种无可比拟的信任关系。曾经我爷爷也是一位爱好驯鹰老人。傍晚,夕阳如酒醉了天边的晚霞,年逾古稀的老人在夕阳的余晖下说起了自己与鹰的故事。我爷爷35年前,就开始了自己漫长的养鹰、驯鹰的鹰猎生活,他这辈子最高兴和最悲伤的事都与“鹰有关。”说起鹰,老人滔滔不绝。他还记得,他的鹰曾捕获过一只狐狸,那是他迄今为止收获的最大猎物。说着说着他那和亲和蔼的脸上露出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微笑。为什么鹰会有这么长寿的命?爷爷告诉我:“源之于鹰在四十岁的时候必须做出艰难而重要的决定,因为当老鹰活到四十岁的时候,它的爪子开始老化,无法有效的抓住猎物,它的喙变得又长又弯,几乎碰到胸脯。它的翅膀渐渐变得十分沉重,因为此时它的羽毛长的又浓又厚,使飞翔变得非常吃力。它此时只有二种选择:等死或经过一个万分痛苦的更新过程,就是等待150天漫长的蜕变。首先它必须尽全力飞到山顶,在悬崖筑巢,停留在那里,不能飞翔,老鹰首先用它的喙击打岩石,直到完全脱落,然后静静的等候新的喙长出来,它会用新长出来的喙,把指甲一个一个的拔掉,当新的指甲长出来后,它会再把羽毛一根一根的拔掉,经历漫长的五个月以后,新的羽毛长出来了。此时老鹰又开始飞翔了,重新获得了再活30年的生命。”很多时候我们都在困难之中迷失了方向,觉得这就是自己的终点,却没有去想过改变现在,方向,或许就会得到了意想不到的东西,或是让自己走的更远更宽。在我们的生命中,有时候我们必须做出困难决定,开始一个自我更新的历程。
一则鹰的故事,让我们学会怎么样去克服困难,让自己再次的翱翔于天际。而我们需要的是:自我改变的勇气和再生的决心,改变是痛苦的,但改变是必须,能不能把自己更变成功不是说说那么简单,需要自己去努力,虽然过程可能是会让你喘不过气了,也是考验意志的时候,只要你能挺住,你就能翱翔于天际,能实现你的第二次生命。当我们通过改变而获得重生后,我们就能去领略生命新的长度和高度,是老鹰就应该翱翔在蓝天上,有能力就要去展现自己,精彩的人生就要靠自己去展现。
http://www.dxsbao.com/art/8342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