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校园文学 >

先觉者以呐喊创明天 ——浅谈《呐喊》的觉醒作用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 作者:周文慧 段呈祥 周洲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其后数十年,危机越演越烈。而国人千年来受封建君主专制的压榨剥削、受封建礼教的束缚蚕食,在此外敌入侵,国弱力衰,亡国灭种之际,竟将灭亡与传统的改朝换代的概念划上了等号,大多保持着“看客”的漠不关心的态度。由此,国民性的麻木等劣根被凸现。

俗言:乱世出英雄。在备受屈辱的时代,自有仁人志士前赴后继、奔走呼号。拿鲁迅先生来说,他最初决心走“医学救国”道路,立志使中国人摆脱“东亚病夫”的蔑称,却在经历“幻灯片事件”之后,深刻的认识到了国民只是“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毅然弃医从文。鲁迅先生决心以为“我们的第一要著, 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 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 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 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鲁迅先生以墨为锋、以字为刃的觉醒国民意识之路从此开启。

一:看客们麻木的旁观

对“看客”的憎恶、批判是鲁迅最重要的思想或心理情结。“看客”也是鲁迅主要的书写对象之一。例如《孔乙己》一文中咸亨酒店的“看客”,他们在剥孔已己的皮肉,看他科举失败的精神创伤,看他可笑的自命不凡“穿长衫而站着喝酒”的贫困境遇,并加之以挖苦、哂笑,向孔乙己施加精神暴力。再如《明天》一文中宝儿生病时周围人看似关心实则冷酷的问候。“看客”们冷眼旁观世事,将别人的苦痛当成乐子或者谈资。单四嫂子在寒冷的社会里等不到明天,只有客观的天明而已。

鲁迅先生说:“人类是喜欢看戏的, 文学家自己来做戏给人家看, 或者绑出去砍头, 或是在最近墙脚下枪毙, 都可以热闹一下子。”这种与“血腥”有关的看与被看的关系也出现在《呐喊》的篇目中,往往与前驱者的战斗、牺牲并行,它以鲜红的血的冲击,无力地揭露了人性的麻木和世态炎凉,表现为对国民性的批判。在鲁迅众多的“看客书写” 中, 《药》中“看客”的愚昧体现了他们政治理性的缺失, 他们根本就不理解辛亥革命与自身的关系,不在意夏瑜被“砍头”的原因,毫无怜悯同情。在这场“夏”的牺牲里,他母亲不理解他,华家不同情他,刑场上的看客不敬重他,茶客们更是指责他,说他是“发了疯”,仅仅只是为“华”提供了救命的假药。麻木的“看者”默许华吃了夏,华夏的未来又在哪里呢?

二:先觉者孤独的清醒

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或为“铁屋子”中的昏睡者,或为先觉者。在《呐喊》一书中,鲁迅先生塑造了一些敢于向世俗社会挑战的反封建的民主主义者。一如《狂人日记》中的狂人。他是从四千年的封建礼教中醒悟过来的,他认识到了“仁义道德”背后的“吃人”的真正内涵。纵然寡不敌众,但他“有的是义勇和正气”,大声呼喊“你们可以改了,从真心改起,要晓得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即使被关进黑屋子,周身“万分沉重,动弹不得”,也遏制不住狂人呐喊的喉咙。再如《药》中的夏瑜,他是一个热衷革命的志士,认为“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却不被众人理解,认为夏瑜的革命举动只是造反。这些狂人将自己与旧社会割裂开来,在狭小的自我天地里呐喊,别人选择性听不见他们的声音,或者是不理解他们的声音。作为不被理解的孤独者,狂人最后隐忍退让又恢复了正常,夏瑜最后被全然麻木的愚昧吸尽了鲜血。

毋庸置疑,先觉者的存在对于先觉者自身而言是可悲的,在大社会里,不被理解的孤独是可怕的。从书里跳到书外来,鲁迅本人也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先觉者,以他或可佐证先觉者的孤独。鲁迅的个人经历让他认识到他绝不是一个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无反应,既非赞同,也无反对,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而这种荒原的寂寞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先生闭门抄碑的行为和对于希望“我之必无的证明”的偏消极的态度。但是先觉者的存在又是必要的,没有先觉者,没有唤醒人们的声音,人们又怎么能从黑暗中醒过来呢?

三:后来者希望的存在

在《狂人日记》最后一个章节,总共就只有两句话: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孩子”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未来希望,他们的心灵纯洁天真,具有极大的现实可塑性,他们也是一种现代启蒙思想的接受主体。“救救孩子”就是在保留希望,保存火种。而在另一篇小说《故乡》对于“希望”的表述中,“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更是以哲理化的语言给人以鼓舞和激励。在迅哥和闰土的友情由于等级制度、阶级观念而产生了永恒的隔膜的时候,宏儿与水生又产生了和上一辈人之间一样的友情,这或可看成一种别样的延续。“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小辈们的人生还有很大的可能,鲁迅先生留下了空白让读者去想象,他们是存在着希望的少年人。

放诸现实,希望之火似乎也从点点烧成了燎原之势。鲁迅先生于一九一八年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狂人日记》一文(它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本白话文小说),此后文学运动的发展得到了加快。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以鲁迅为代表的文人以笔为矛抨击了封建腐朽的思想,以尖锐锋利的笔锋在旧思想旧观念上开了口子,形成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其中以青年学生为主体,青年人身上的光与热汇聚在一起,似乎凝成了希望的模样。“此后若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鲁迅先生与新文化运动乃至以后的革命活动中的一些文化主将一起,一步一步地解放了国人思想,一步一步地改造国人麻木不仁、冷漠无情等劣根性,为找寻到中国的明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总而言之,在鲁迅的《呐喊》里,有铁屋子里的沉睡者,也有铁屋子里的先觉者。先觉者用奋力的呐喊唤醒了冷眼旁观者,让他们真正成为参与者。多一个人醒来,就多一份力量,自然也就多一份希望。鲁迅正是以呐喊者的身份存在于世的,他的呐喊剥开了灰暗的天幕。

天明了,该去寻找明天了。

国民性改造了,思想解放了,希望存在了,明天自然也就快来了……

http://www.dxsbao.com/art/55053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疫”路有你,共建美好校园

(作者:山东管理学院冯兆伦孙海庭徐鹏誉邰建华)近日,在省内防疫形式严峻复杂的情况下,为确保我校学生的身体健康和校园卫生安全,进一步落实校园疫情防控要求,学生社团组织开展了“…… 融艺传媒 山东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打造融媒体时代的学风建设阵地

(作者:冯兆伦王景奇杜特徐菲徐兴彬樊明超田芷慧徐文哲刘潇慧)为进一步优化网络环境,规范网络秩序,强化舆论导向,形成宣传合力,山东管理学院艺术学院不断做好舆论宣传工作,完善融…… 融艺传媒 山东管理学院艺术学院查看全文 >>

山东管理学院艺术学院融媒体中心2022年新年贺词

各位领导及老师、各位同学、各位校友:星霜荏苒,居诸不息。2021年,我们蹄疾步稳、勇毅前行,圆满完成学院的各项工作和安排;2022年,我们迎风扬帆、傲然启航,奋力谱写学院宣传事业新篇章…… 融媒体中心 山东管理学院艺术学院查看全文 >>

山东管理学院 冯兆伦:东风正劲待扬帆,初心不忘再起航

个人简介:冯兆伦,男,汉族,2000年10月生于山东济南,中共预备党员,艺术学院2019级文化产业管理专业1班本科生。现任班长、创新创业中心融艺传媒会长、创新创业中心奇果教育代理会长、艺术…… 融艺传媒 山东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开展“绿色循环,‘换’享派对”志愿活动

(通讯员陈泳君)3月29日至3月30日商学院团委青年志愿者工作部在长沙汇金天虹购物中心开展为期两天的“绿色循环,‘换’享派对…

多彩社团|闽南科技学院漫手作协会与闽南科技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青协

2025年3月9日下午,闽南科技学院漫手作协会携手闽南科技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青协于闽南科技学院康美校区旧社区举办公益手工…

‘职’点迷津 巾帼护航|闽南科技学院开展女企业家进校园宣讲活动

为进一步弘扬女性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时代精神,3月12日下午,闽南科技学院于菲华楼C102开展“‘职’点迷津巾帼护航”女…

青春浇灌希望 爱心点亮未来—兰州交通大学第26届研支团支教生活纪实

在祖国西部的青山绿水间,兰州交通大学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的青年学子们正以教育为笔,以青春为墨,在西部教育的广袤画卷上描…

追“锋”青年,志愿同行 —基础医学院2023级临床医学第五志愿服务队开展志愿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做出的关于弘扬雷锋精神的重要论述与对深入开展雷锋活动的重要指示,让闪耀着时代光辉的精神火种…

最新发布

湖师大马院本科生第二党支部3月开展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学习
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生第二党支部3月理论学习(通讯员李晓晴)3月10日中午12时30分,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生第二党支部在景德楼南栋201开展主题为“伟大斗争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理论学习…
青春建功十四五,雷锋精神代代传
本网讯(通讯员何怡清)今年是毛泽东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的60周年。60年来,雷锋精神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灵。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纪念毛泽东等…
“学雷锋榜样,情奉夕阳红”
——湖南科技大学青年志愿者总会开展湘雅夕乐苑天伦养护院孝老爱亲活动为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给老人送去关爱、快乐和温暖,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营造社会尊老敬老的良好风尚,2023年3月12日上午湖南科技大学青…
谁是那条河?
白色丝带蜿蜒在纸上,波光粼粼,在书里,我看见了一条条河。河是沔水镇前那一条镇民维持生计的河,镇民依水而居,靠水吃水,依靠这条河流发展航运与渔业,“嗨,在沔水镇,只要勤快还能饿死?”正如女主人公…
聊城大学教科院组织观看“向雷锋学习 志愿正青春”云上故事会
奋进新征程,志愿做先锋。3月5日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也是第24个“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为深入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激发同学们学雷锋、做雷锋的优良品质,教育科学学院于3月4…
记忆中的时代也是时代的记忆 ——《朝花夕拾》读后感
“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经过时间的沉淀,“淘尽黄沙始得金”,鲁迅先生的思想与认识愈加深刻,他成功地把心中的离奇和芜杂幻化转成文章,并留给后人阅览,让后人有幸听见专属那个时…
离骚寿世,湘流知心 ——浅谈屈原诗歌中的草木意象
谈及屈原诗歌的草木意象,必离不开谈及屈原其人。屈原,生于大乱、新生的战国时代,才华出众,“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抱负非凡,力图实现“美政”理想,却“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被楚王疏远。…
中国古代国家政治——道德非万能
老师曾问过我这样一个问题:既然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宣扬尊君崇道,为什么几千年来还是有那么多人造反?接触历史很久了,我从来没有想到过这样的问题,属实惭愧。于是我含糊其辞,没头没尾的应付了过去。过后的…
武陵调研社“学雷锋”主题活动顺利开展
(通讯员王婵段呈祥张雨薇)2023年,我们迎来了第60个雷锋纪念日。为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我校公共管理学院武陵调研社组织学雷锋主题团日活动,与会员们一起重拾雷锋…
招聘会志愿服务活动
【招聘会志愿服务活动】为更好地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缓解当今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2023年3月8日上午,我校于博学楼二楼大厅举办以“才聚环巢湖,服务安徽省”为主题的招聘会,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青年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