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校园文学 >

求知未知,亲触生命之炽烈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作者:porra

每每提起沈从文,不可避免地想起他的《边城》,想起他以人性为刃破开社会一角的文字,想起他关心的小人物的命运和无论身处何地都为之魂牵梦绕的那片故土,想起汪曾祺为他写的那句挽联:“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从前不免好奇到底是怎么样的人才能担起这样的评价,也不免质疑真有纯粹地怀有赤子之心的人吗?我透过文字窥见他追求人性美的初心,透过他人的评价集得他的碎片,但这些碎片都不足以拼凑出一个完整的人。我所了解到的他好像都是第三者视角里的倒影,于是愈发地想打破这一层镜子,亲眼看看这样的人有怎样的内里,这样的人是被什么塑造而成的。我想,《从文自传》是能给我答案的。

确如从文先生所言,他写了点“这地面上过的日子,所见的人,所听的声音,所嗅的气味”,不同于那些高堂之上的赞言,一个自带炽烈生命力的、富有强烈好奇心的少年跃至我的眼前。改用书中的一句话,这些文字虽然只勾勒出一个轮廓,但那地方和人的一切情景,却浮凸起来,仿佛可用手去触摸。也许是孩童时期的好奇心作祟,频繁逃学的时间里让他认识了大千世界微妙的光、稀奇的色、以及万汇百物的动静。他从细碎的生活里窥见不同的人生底色,在潺潺流水旁思索生活,那些未尽探索的引领他不断前行。我惊叹于在那样一种麻痹的环境下,他不被困于其中,反而生得更洒脱。“活在当下”是一个好词,但当它真的落到生活中植根时却常常生异。我们总是被当前的事务阻碍了脚步,总是被框定在成例和固有观念中,社会焦虑浮躁却又不知道为何。人的好奇心能改变这一切,我不禁揣测从文先生也是这么想的。于是他看一切,却并不把那个社会价值掺杂进去,不让这些钉子钉住爱憎。世人爱衡量价值高低,爱问益处何在,其实百物在人的官觉上皆有其存在之理,无法用金钱购买。

惊喜地张望这世界一切新奇,敏锐地感知着四时消长,他如同一个永远地孩童,看这人间来来去去的平凡人们,如何热热闹闹地活了一场,最后埋在土里腐了烂了,相续成历史的河中的一点流动的水纹。所有平凡世界的声响色彩,以及所有人努力挣得的那份生活,都让他无尽地感动。于是他说,永不厌倦的是“看一切”。查尔斯兰姆,身世艰辛却最喜欢坐在街头看人潮来来往往,看世界如何运行不止,看人间剧目纷呈,而这些曾让他怎样感动得一次次热泪盈眶。他在命运中受尽摧折,然而丝毫没有怀疑自己对这世间众人的爱,于是这两个毫不相关的人突然因他们的赤诚在我的脑海里被联系起来。

生活从不是虚浮于表面的被挂在墙上的精美画,沈从文先生不是没有见过草菅人命,不是没有经历过军阀割据、血流成河的日子。他见过辛亥革命,见过尸横遍野的景象。附记中写道:“部分读者可能觉得‘别具一格,离奇有趣’。只有少数相知亲友,才能体会到近于出乎地狱的沉重和辛酸。”但他没有按一般思维,在不美好的经历里下重工叙写。我们好像更多地看见从文先生成长之路上的幸运,他每个阶段总有一个契机,一步一步向后来的他攀去,预备兵、司书、书记、校对,而后去北京。遇到一些重要的人,得到些指引转折、或是获得些机会,世间一切成功的人都有这样“幸运”的履历。但我更愿意将从文先生的幸运归功于他的累积与坚持。就像他鼓励巴金先生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干些实事那样,这决不是纸上空言。他挑灯临帖练字,汗衫都不兴做两件,对书籍如饥似渴。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使一个以鉴赏人类生活与自然现象为生的乡下人,进而对于人类智慧光辉的领会,发生了及宽泛而深切的兴味。”漫长岁月中的种种艰难困苦,从文先生只以淡淡的笔触写过,一如对那个残酷愚昧和麻木的描写,并非激愤的笔触,却会让你不觉间沉下去想象。我读到的不是细思极恐的悲惨,而是洞明世事的豁达,坚定从容的性格。平静的讲诉军队的散漫、杀人如儿戏、小市井的愚昧、迂腐的教学和年轻生命的逝去。文字中冷热均匀的态度不免让人惊异,但我在前文中他种种的叙述中窥见了这一结果的必然,也终于在此刻理解了汪老的评价,“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生者怀着悲悯之心美化逝者是人之常情,但这十六个字我无论如何也无法批驳。与其单纯地将他定性为一个文人,一个有较大成就的文人,我更愿意说他是一个追求人性美的生活观察家。

我读《从文自传》这一本不算厚实的书,却在书中读到了更大的书,读到了那本从文先生口中的用人事写成的大书。它不如别的书说道理,它只记下一些现象即或它说的还是一种很陈腐的道理,但它却有本领把道理包含在现象中。我似乎只是在看过往人的历史,但从中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亲身感受生活的必要。正如我不愿只看他者眼里从文先生的倒影一样,从文先生也告诉我不要去他者眼里人世间的倒影。我们总是想要做好万全的准备才敢出发,总是想要衡量利弊才愿去做,总是想要规避并不美好的弯路。我们忽视了人生没有地图,走的每一条路都未知可探,都精彩纷呈。从文先生以他的成长经历示我,其实唯一的行囊就是永远炽热的生命力和好奇心,生活的美与恶会被它们织的网捕获。

http://www.dxsbao.com/art/55054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临近乡镇,聆听民生

…… 袁盈盈 大学生网报 台州学院查看全文 >>

百年大计,教育先行

…… 马航宇 大学生网报 台州学院查看全文 >>

不忘初心跟党走团队暑期社会实践第二日

…… 盛国权 大学生网报 台州学院查看全文 >>

且向百花头上开

…… 朱瑜盈 大学生网报 台州学院查看全文 >>

游三地,住房教育敲黑板

“不忘初心跟党走”实践队千里访民间。民众热情配合,满载而归。…… 朱瑜盈 大学生网报 台州学院查看全文 >>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不忘初心跟党走”暑期社会实践队在今天的实践之旅中主要从推进城乡均衡发展、解决房地产泡沫、构建食品安全环境、推进物价持续稳定这四大方面来关注深入群众,传承十九大精神。 …… 陈佳维 大学生网报 台州学院查看全文 >>

傲霜斗雪,灿然怒放

参观郭凤韶故居有感…… 金心媛 大学生网报 台州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班团建设】“网络闸门,数字蓝盾”——法学2303团支部数字法治案例访谈活

以法为盾,筑牢数字安全防线;以警为镜,护航法治时代新章。2025年2月11日,法学2303团支部访谈小队赴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公安分局…

“水润家乡梦,‘材’子志愿行”——湖南城市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寒假

(通讯员黄鑫)1月10日至2月23日,湖南城市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水润家乡梦,‘材’子志愿行”寒假返家乡志愿团队成员在各…

青春暖夕阳,大学生养老院社会实践故事

青春暖夕阳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28实践团”7名学生志愿者于2025年2月1号-2025年2月6号…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赴辽宁省大连市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我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为了深入贯彻和落实这…

舞动东方芭蕾,青春续写灯韵——安财学子解码花鼓灯非遗传承密码

花鼓灯作为淮河流域孕育的传统民间舞蹈,因兼具灵动舞姿与深厚底蕴,素有“东方芭蕾”之誉。这一艺术形式历经百年传承,始终…

最新发布

别尔哥罗德食品科学学院举办 “动手学生物,创意任我行” 生物模型制作活动
2月25日,为提高学生动手创造能力,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掌握生物知识,激发学生对于生物学习的热情,别尔哥罗德食品科学学院在健行楼举办“动手学生物,创意任我行”生物模型制作活动。活动中,学生们运用橡皮…
随心而动,释放压力——山东大学学生唐仲英爱心社“心动力”活动圆满落幕
春日负暄,缕缕和风捎来暖意,由山东大学学生唐仲英爱心社组织策划的“心动力”活动有条不紊地展开。该活动由唐社扶瑶计划之“心动力”小组组长代莉莎统筹安排,崔文卓、赵润雨主管,“心动力”小组全体成员…
宜春学院数计(服务外包)学院召开学生党支部党员大会
3月8日下午,宜春学院数计(服务外包)学院于主教楼s222召开学生党支部党员大会。该院党委副书记谢雪军,学生党支部书记刘赛莲,学生党支部组织委员张蔓,辅导员陈琦超、邓建玲出席本次会议。该院全体在校学生…
湖师大马院本科生第二党支部3月开展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学习
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生第二党支部3月理论学习(通讯员李晓晴)3月10日中午12时30分,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生第二党支部在景德楼南栋201开展主题为“伟大斗争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理论学习…
青春建功十四五,雷锋精神代代传
本网讯(通讯员何怡清)今年是毛泽东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的60周年。60年来,雷锋精神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灵。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纪念毛泽东等…
“学雷锋榜样,情奉夕阳红”
——湖南科技大学青年志愿者总会开展湘雅夕乐苑天伦养护院孝老爱亲活动为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给老人送去关爱、快乐和温暖,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营造社会尊老敬老的良好风尚,2023年3月12日上午湖南科技大学青…
先觉者以呐喊创明天 ——浅谈《呐喊》的觉醒作用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其后数十年,危机越演越烈。而国人千年来受封建君主专制的压榨剥削、受封建礼教的束缚蚕食,在此外敌入侵,国弱力衰,亡国灭种之际,竟将灭亡与传统的改朝换代的…
谁是那条河?
白色丝带蜿蜒在纸上,波光粼粼,在书里,我看见了一条条河。河是沔水镇前那一条镇民维持生计的河,镇民依水而居,靠水吃水,依靠这条河流发展航运与渔业,“嗨,在沔水镇,只要勤快还能饿死?”正如女主人公…
聊城大学教科院组织观看“向雷锋学习 志愿正青春”云上故事会
奋进新征程,志愿做先锋。3月5日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也是第24个“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为深入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激发同学们学雷锋、做雷锋的优良品质,教育科学学院于3月4…
记忆中的时代也是时代的记忆 ——《朝花夕拾》读后感
“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经过时间的沉淀,“淘尽黄沙始得金”,鲁迅先生的思想与认识愈加深刻,他成功地把心中的离奇和芜杂幻化转成文章,并留给后人阅览,让后人有幸听见专属那个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