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校园文学 >

向死而生,生生不息

来源:池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作者:戴彤彤

古往今来,生与死的人生态度向来为文人骚客经典议题。以何种态度面对人生?司马迁以“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之口,隐忍苟活立志“成一家之言”;屈原怀沙自沉,“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以死明爱国之志;《生年不满百》中又曾言道:“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及时行乐,活在当下才是王道。而笔者窃以为,人生来就是通往向死而生的路上。向死而生,无愧于生,不惧死亡,乃是吾辈心中对于人生的积极思考。

余秋雨曾言:“中国文人精神品德上的高峰是屈原和司马迁。然而,他们面对人生坎坷境遇时,却做出了截然不同的两种选择。”

今朝看历史里的山川脉络,他当是骨骼。司马迁认为自己虽是一介文笔小吏,但应是比武将还要顶天立地的男儿。因此在遭遇极刑之后就像他所写的“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那样,司马迁死去了,留下的只是一幅残缺的躯壳,而另一个司马迁则从人生的灾难中完成了凤凰涅槃。“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他没有就此消沉,而是发愤而著《史记》,完成那未竟的名山事业。他通过分析历史,撰写伟大人物的事迹来揭示了一个真理: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真正伟大的作品,大都是作家坚持自己的进步理想或正确的政治主张,在遭到反动势力迫害后,为了抗争迫害而坚持斗争,发愤著书的产物。

有人把司马迁发愤著《史记》称之为文化复仇,我挺认同的,他用笔下鲜活的历史人物来战斗,向现实向君主向一切反动势力复仇,他去伪存真,真骨凌霜,纵横于两千多年时空之中,面对这个“史届之造物主”,我不由得真正感慨,在遭受如此之苦难后,他仍然能够追寻心中所愿,坚持自我,能够让两千年之后的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仍然能以自己拥有这样的历史为荣。司马迁向死而生,为吾辈提供了一种“不死于一种错误”、超越个人荣辱的生死观。

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屈原的怀沙自沉,结束生命,正是为了完成生命的纯度的一种方式。他不是自怨自艾以死表达对人世的不满,也不是懦弱无能以死逃避现实的残酷,而是在深渊里仰望星空,以死彰显生命的厚度。在《离骚》中,他言道:“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尽管人生如此艰难,但我宁可马上死去,魂飞魄散,也不愿意干媚俗取巧的事。”“伏清白以死直兮,故前圣之所厚。”意思是“就算是死,我也要死得清清白白,这也是古代圣贤所称赞的死法。”如此种种皆可表明,屈原“宁葬鱼腹,不蒙尘埃”的生死观。他的政治理想虽然落空了,但是他的生命并未落空,屈原通过《离骚》将他生命里最美好的东西传达给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用诗歌不断拨动人们的心灵,向死而生,生生不已。

“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生年不满百》给我们提供了另一种完全不一样的人生态度。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看似轻松自在的八字,其实做起来实则也不易,它显然是有悖于当代积极的人生辩证思考。但它在“及时行乐”旌旗下,也清楚地认识到,人生来就是一场向死而生的旅程。

无论是司马迁也好,屈原也罢,甚至是《古诗十九首》中的吟唱,他们面对人生态度从表面上选择是截然不同的,但归根到底其实都是一种向死而生的理性思考。在畏惧死亡的本能之上,人们还要清楚的认识到,无法避免的死亡仍在步步紧逼。而这样“置死地而后生”的压力之下,人们总在追寻生命的意义,积极寻找人生的价值。

“向死而生”的真正意义在于让我们发现那些生命中最重要、最美好的事物,去追寻心中的理想,以至于不必在死神面前因过往的迷失和遗憾而喟叹。在历代千万诗句中,我独爱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便是我这一场向死而生的旅程中所寻。前贤期望犹然在耳,风华正茂如吾辈,向死而生,无愧于生,不惧死亡。

http://www.dxsbao.com/art/54269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乡村振兴背景下西开村发展现状的问题分析

摘要:本文以辽宁省鞍山市海城市腾鳌镇西开村为研究对象,主要介绍西开村目前发展现状,问题以及对策。首先,运用文献研究法和访谈调研法,了解西开村发展大概情况。然后,基于随机抽样…… 王施宇 张梓涵 历 西南财经大学特拉华数据科学学院破茧而出辽鞍筑梦实践队查看全文 >>

辽鞍筑梦破茧出,革命精神绽光芒

西南财经大学8月18日讯(通讯员宋雨蔓王施宇)。为切实学习了解烈士故事,回顾往昔峥嵘岁月,西南财经大学破茧而出辽鞍筑梦实践队成员于2023年8月18日前往辽宁省鞍山市铁东区烈士山公园进行…… 宋雨蔓 王施宇 西南财经大学特拉华数据科学学院破茧而出辽鞍筑梦实践队查看全文 >>

财大学子三下乡心得感悟:积蓄筑梦之力,不负时代所托

习近平主席曾在北京大学座谈会上强调:“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为了解海城市乡村振兴在教育方面的成果以及背后的精神基底和理论依据,2023年8月17日,我们西南财经大学“破茧…… 历函楚 西南财经大学特拉华数据科学学院破茧而出辽鞍筑梦实践队查看全文 >>

西财学子三下乡感悟:同筑百年乡村梦

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的重要战略,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推动乡村振兴进程,我作为大学生积极参与了一次三下乡实践活动。通过在辽宁省鞍山市海城市腾鳌镇的调研,我深刻认识到了乡村振兴的重要…… 孙艺瑜 西南财经大学特拉华数据科学学院破茧而出辽鞍筑梦实践队查看全文 >>

基层连线,共迎曙光——深入辽宁省鞍山市助力乡村振兴

列宁曾经说过:“理论在变为实践,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大一的这年暑假,我参加了西南财经大学组织的三下乡活动。旨在实践中提升思想素质,观察二十大以…… 韩金汝 西南财经大学特拉华数据科学学院破茧而出辽鞍筑梦实践队查看全文 >>

西财学子三下乡:水上乐园进行时 乡村振兴谱新篇

中国青年网鞍山市8月16日电(通讯员孙艺瑜王施宇)为积极探索学习乡村振兴之道的发展成果,西南财经大学“破茧而出辽鞍筑梦”三下乡社会实践队于2023年8月16日走进辽宁省鞍山市海城市腾鳌镇…… 孙艺瑜 王施宇 西南财经大学特拉华数据科学学院破茧而出辽鞍筑梦实践队查看全文 >>

西南财经大学三下乡:破茧而出辽鞍筑梦实践队见证鞍钢集团转型升级之路

大学生网报鞍山8月18日电(通讯员韩金汝王施宇)为深入了解鞍钢集团的发展历史,特别关注党的十八大以来鞍钢集团在转型升级方面所取得的新成就,初步认识该集团的生产模式。8月18日,西南…… 韩金汝 王施宇 西南财经大学特拉华数据科学学院破茧而出辽鞍筑梦实践队查看全文 >>

财大学子三下乡:深入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西南财经大学8月15日讯(通讯员张梓涵王施宇)2023年8月15日,西南财经大学破茧而出辽鞍筑梦实践队于辽宁省鞍山市海城市腾鳌镇西开村开展基层连线,共迎曙光——乡村振兴大调研的民生与政治…… 张梓涵 王施宇 西南财经大学特拉华数据科学学院破茧而出辽鞍筑梦实践队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湖南师范大学马院思政系赴长沙市第一中学实习队开展第一次试讲活动

实习队队员邓姝涵试讲实习队队员周晨试讲(通讯员向宇陈晗汤雅芸)4月7日下午,为帮助队员优化教学设计,提前适应课堂教学氛…

青科大化工企业管理创新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于第十七届全国石油和化工企业

2024年9月5日,青岛科技大学化工企业管理创新研究团队在第十七届全国石油和化工企业管理创新大会上发布《第十七届石油和化工企…

青科大化工企业管理创新研究团队研究成果于第十六届全国石油和化工企业管

2023年10月26日,青岛科技大学化工企业管理创新研究团队在第十六届全国石油和化工企业管理创新大会上进行了题为《石油和化工企…

乡村振兴,物流先行——河北大学智链青春队开展 智慧物流选址调研宣传活动

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河北省以智慧物流为核心抓手,率先启动“12县域农村智慧物流中心选址调研”项目。通过科学…

苏师物电“一品一会”:剪纸宣讲会传承徐州非遗文化

(通讯员汤洁涵)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3月19日,江苏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最新发布

一刀一笔显情怀,非遗文化鉴真心
中国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它们走过悠久的历史,并在今天与现代生活接轨,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对于非遗文化的传承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
儒家思想焕光彩,乡村振兴谋新篇
儒家思想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儒家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儒家思想之中的成人思想即成人之学,简单来说就是教人做一个高尚、有道德,…
青春献礼二十大,同心共筑中国梦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青年一代委以重托、寄予厚望,为广大青年成长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赛道上的青春支柱、青春栋梁提供了更为明确的目标指引。为深入了解青少年群体对二十大内容的认识以…
学习二十大,奋斗新征程
2023年1月18日下午,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天马行空”社会实践队通过实地采访,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准确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精神,切实将党的二十大精…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低保制度来兜底,雪中送炭暖民心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2023年,全党全国继续奋进第二个百年目标、实现共同富裕的新征程,矢志不渝,踔厉奋发。低保政策确保共同富裕道路上一个人都不掉队。为了解低保政策,关注民生福…
访千企了解实习,学万事助力就业
纪实稿访千企了解实习,学万事助力就业中国青年网黔西南州1月10日电(通讯员钱诗佳)为了学习农业银行的基本办理流程,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成立了火树银花队,去实践学习银行业务。火树银花队成员于1月5日至1…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品花边魅力,显非遗荣光
中国青年网临沂1月5日电(通讯员刘佳辉)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的文化基因。为弘扬即墨花边文化,进一步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工作,1月4日,曲阜师范…
曲园学子寒假行:精工出巧物,飞针绣非遗。
中国青年网青岛市1月5日电(通讯员赵华宇)历史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历史的血脉。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为进一步增强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探索非遗传承和保护…
走进即墨花边,领略指尖魅力
中国青年网潍坊1月5日电(通讯员刘竖方)非遗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区的非遗具有的鲜明地域特点,从而更容易引起世界的关注。为了解山东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化现状,2023年1月4…
曲园学子寒假行:即墨花边焕新辉,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中国青年网临沂市1月4日电(通讯员张春雨)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和区域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非遗的传承与保护已经成为国家的文化发展战略。为深刻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