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如离弦的箭,转眼间今年已是建党的第100周年,面对那鲜艳的五星红旗,不由得脑海里浮现出那一段段血浓于火的红色记忆的升温。而那面红旗对于我来说,更多的是一份自豪与感动,本人有幸在小学作为护旗手的一员,从那一刻起那一抹鲜艳的红就已经镌刻在我的脑海,融进了我的血液——我是中国人,红是中国旗。
祖国的旗帜是热烈的,她浸透着将士们的一腔热血,绽放在空中,开出一朵极致的红。她在祖国的天空中起舞,给人们挥洒下金色的希望。
冰封的皑皑雪山,留下先辈们的足迹与热泪;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留下了先辈们的身躯和鲜血;桥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无一不浸透着先辈们的智慧、勇猛坚韧……穷尽所有词汇,我们都无法表达那种最激烈,最痛心,最动人的江血记忆。
1935年3月30日晚上,一位13岁的小红军王新兰在爆豆似的枪炮声中登上木船渡过了嘉陵江开始了万里长征,她跟着队伍一直往西走,整天整夜地走,没完没了地走,往哪走那时她不知道,只知道千万不能掉队,掉队就是死亡。
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她一直都会帮忙照顾着伤员,也会打快板、唱歌,还会讲笑话,她走到哪儿,哪儿就有笑声。一次,她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冲走了。她为了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坚持没告诉他们。为了装成没事发生一样,她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体就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分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开心地咯咯笑。
可是半个月以后,就听不到她的笑声了,她染上了重伤寒,几天以后,王新兰就不省人事了。炊事员老谢给她送饭来,摸摸她的额头,翻开眼皮看了看,沉重地说,“这娃儿恐怕不行了。”彭道华大姐抱着一线希望,把饭嚼烂,掰开她的嘴一口一口喂她。有的同志看到这种情形,建议给当地的老乡30元钱,把她留下。红四军政治部主任洪学智知道以后,亲自来到宣传队,说,“不能把她留下,这孩子能唱会跳,再艰难也要把她带上。”
王新兰躺在担架上,心如刀割,一再要求把她留下。同志们都说,“那可不行,等你好了,还要看你跳舞,听你唱歌呢?” 奇迹发生了。同志们抬着王新兰走了半个月,她开始能吃东西了,脸色也好多了,能坐起来了。死神与王新兰擦身而过,她的病好了。
13岁的王新兰在困难中还能这么坚强是值得学习的。我们要纪念长征,也要学习长征路上的王新兰,向千万红军先辈致敬!
我们是社会的精英,祖国的栋梁,时代的骄子。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也应有一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态度。,不要认为自己还很渺小,不要怀疑自己的能力。我们要去想的是自己会做什么,自己能做什么,然后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
我们普通,但我们不平凡,让我们伴着那血色的记忆追寻这先辈们的足迹踏上我们自己奋发有为的征程吧!
http://www.dxsbao.com/art/53521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