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大业》是一部新中国成立前的真实还原,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彼时,中共领导人与国民党领导人互不退让,国民党更是企图以一己之力统一全中国,一场内战悄然而至,但由于国民党的急功近利以及民心尽失,导致了最终的失败,1949年,内战以中国共产党的胜利告终,至此,新中国也正式成立。
《建国大业》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更是历史的见证,让我重温了从抗日战争结束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一路上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用鲜血和汗水,带领着人民奋斗不止,拼搏向前。
历史的车轮转到1945年,二战的硝烟刚刚散去,中国和平统一迫在眉睫。8月28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从延安飞往重庆,与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权进行和平谈判。欢庆宴上,蒋介石与毛泽东同着中山装,于蒋介石而言,中山装代表庄重,于毛泽东而言,两人都是中山先生的弟子,同宗同源,存续相依。由此可以看到,蒋介石与毛泽东的发言充满了对实现和平民主建国大业的深深期望。
和平谈判推进过程中双方僵持。为了早日实现国家和平,共产党做出让步,在未来国防军100个师的编制里,把原来要求的48个师减为20个师,在江南的八个解放区中也可以让出来,并表示希望共产党的妥协和让步,能够换来政协会议的顺利召开和联合政府的成立。但也就是在谈判期间,国民党军队频繁调动,四处出击,对共产党在各地建立的民主政权,实施战略包围和试探性进攻,想要将天下收入自己囊中。直至1945年10月10日,经过多方协调,国共两党最终签署了《双十协定》,在和平民主建国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然而,就在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向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内战全面爆发。
1946年7月11日和15日,知名学者、诗人、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闻一多在昆明相继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他的种种行为激起了人民群众的抗议,多年以来,地方金融混乱,人民处境苦不堪言,1947年3月,延安遭到轰炸,这就使得国民党彻底失了民心,败亡于解放战争之前。
在国民党的一意孤行之下,在共产党的民心拥簇之下,战争局势不断以向着共产党优势的方向发展。1947年7月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1948年9月12日,辽沈战役爆发,同年11月2日结束,东北野战军南下入关,东北全境解放。1949年1月,淮海战役胜利。从此,长江以北再无大战。1949年4月21日,渡江战役打响;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5月,解放南京。渡江战役的失败,南京的解放,基本宣告了国民党统治的覆灭。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至此,建国大业顺利完成。
在这样一个风云角逐的时代,为什么历史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而不是国民党?我不禁想到了一个词“人心向背“,一句话”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一开始,国民党在人力物力财力上都远超中国共产党,许多人都认为这场斗争,国民党一定会赢。但是历史却选择了中国共产党。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担上了背信弃义的罪名,而且从一开始我们也可以看到蒋介石发出的谈判并不是真心的,而迫于形势压力。而中国共产党虽然也做了可能要打内战的准备,但中国共产党仍想和平统一建国,为了人民利益,共产党对国民党也进行了妥协和让步,这得到了许多人民群众的支持。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历史也再一次向我们证明,“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当然,共产党的成功与国民党的失败并不全由民心决定,也是由许多综合因素促成的,比如国民党内部的腐败问题,中国共产党驻扎在破旧的窑洞里,物资匮乏,夜晚开会时,毛泽东将蜡烛吹灭留给写文案的同志用,大家一起同甘共苦,为了一致的目标理想,努力奋斗;而反观国民党,屋宇气派豪华,装备物资充足,但偌大的房间却让人觉得冷冰冰的,毫无生气。电影中内战后期,蒋介石说了一句话,“反腐败,亡党,不反,亡国。国民党的腐败已经到了骨头里了。”不禁让人扼腕而叹。而且,辽沈战役结束后,宋美龄赴美国请求增多资助也被拒绝了。国民党内部也是纷争不断,只谋算自己的利益,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国民党是败在了自己手里。
电影带领着我们重新回到那个艰难而又催人振奋的岁月中,追忆历史,缅怀先辈,发扬革命精神,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昂扬精神。
回忆过往,展望未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各族人民进行和开创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事业,并夺取了伟大胜利,这也使得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迁。但不论如何变化,党始终坚持初心不改,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国民族谋复兴。峥嵘岁月已过,风云角逐依旧,放眼世界,中国正面对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青年一代也逐渐成长为国家栋梁。
少年志则国志,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作为新时代中国青年,我们应当肩负起责任。先从身边小事做起,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多参加社会服务志愿活动,用自己所学,回报社会,推进国家进步与发展。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雏鹰已展翅,愿我们都能成为一个国家撑起和平岁月的重要支柱。
http://www.dxsbao.com/art/51494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