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樊翰林)镜头里,一名家长对记者悲愤地说道: “没想到他们如此疯狂,竟拿饮料充当奶粉卖!” 他怀里的婴儿,头骨畸形,躺在男子的肩膀上不停拍头,“大头娃娃”再度 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三鹿毒奶粉”事件全过程 将镜头拉回 12 年前的“三鹿毒奶粉”事件,那是“大头娃娃”们的第一次 镜头,不过不是因为饮料充当奶粉,而是奶粉本身有问题——含有毒物质“三聚 氰胺”。为什么要在奶粉里添加三聚氰胺呢?那要从奶源的生产、收购环节说起, 奶厂收购牛奶时,除了规定的价格外,也会规定价格对应的蛋白质含量,总得来 说,蛋白质含量高的牛奶价格越高。为了检测牛奶中的蛋白质含量,国家采用凯 氏定氮法,通过测量牛奶中含氮量,再根据氮元素含量占蛋白质的 16%,反推出 蛋白质含量。不良商家为了攫取利益就开始找寻一款可以提高含氮量又不易被发 现的添加物。三聚氰胺就是一种对身体有害,不可食用,却有着高含氮量的化学 物质,其无味的特点,添加进牛奶更是无法被人感知,成为不良商家和不良奶农 的“最佳”选择。 对于利益的不择手段,摧毁了三鹿奶粉,以及整个中国乳业的发展。2008 年 6 月中旬,很多人发现自家婴幼儿尿液有结石颗粒现象,患上了肾结石,甚至有 的孩子四肢短小,头骨偏大,出现各类器官衰竭死亡。经调查发现,这些婴幼儿 患病前的共同特点是食用过三鹿奶粉。于是三鹿公司对原料乳样品进行了检测, 发现“原料乳中掺入三聚氰胺是导致婴儿患上肾结石与‘大头娃娃’的主要原因”。 得知情况后,三鹿希望在最短时间内召回市场上销售的受污染奶粉,但在最开始 的几轮回收过程中,三鹿从未向经销商阐明产品质量问题,而是以更换新包装进 行促销为理由,导致回收效果不佳,毒奶粉仍在市场流通继续毒害婴幼儿。 2008 年 9 月 9 日,《兰州晨报》的一篇报道《14 名婴儿同患肾结石》最终撕 破三鹿的伪装。几乎一夜之间,曾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攻破“奶粉配方母乳化 ”课题的民族品牌三鹿轰然崩塌——公司破产、董事长田文华被判刑。但三聚氰 胺事件的主角绝不是只有三鹿一家企业(当时三鹿奶粉占领国内市场 48%,是大 家眼中的标杆),国家质检总局通报全国婴幼儿奶粉三聚氰胺含量抽检结果,山西雅士利、内蒙古伊利、蒙牛集团、青岛圣源、上海熊猫等 22 个厂家 69 批次产 品中检出三聚氰胺,被要求立即下架。“毒奶粉”事件后,国人对中国乳业的信 任降至冰点,各大超市的奶制品全面下架,问题产品悉数销毁,扛不住的小企业 在这场事件中破产倒闭,死扛着的大企业开始转型之路。
中国乳业寻求科技赋能,内部突破
事件过后,国家紧急制定奶制品行业的《生乳》国家标准、《乳品质量安全 监督管理条例》等行业法规。但更重要的是,中国乳业内部突破,开始以科技赋 能提升核心竞争力。乳业针对凯氏定氮法的缺陷进行改进,从蛋白质检测源头阻 挡非法添加物的进入;改善奶牛粗饲料、养殖粪便的治理,从奶源处构建一杯好 牛奶;建立健全现代奶牛育种技术、奶牛饲喂技术、环境管控、乳品加工技术等, 从牛奶生产处,保障“能喝的牛奶”转变为“能喝到的好牛奶”;加快调整乳企 的产品包装技术,推进供应链完善,从冷藏运输上确保每一杯好牛奶到消费者的 餐桌上。同时,中国乳业各个企业形成联盟,加快推进中国奶牛养殖场机械化、 一体化、组织化进程,截止 2018 年,中国奶牛养殖场数量精简为 66 万户(见下 图),以小谋精,促进牛奶安全可靠。 用科技重建中国奶的信誉,那么,阵痛过后的国家奶制品行业发展又如何呢?
科技赋能的中国奶,赢回市场
“三鹿毒奶粉”事件虽然打击着中国消费者对中国奶的信心,但中国乳业靠 科技赋能赢回市场。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19 年我国生鲜乳、乳制品的抽检 合格率均达到 99.9%以上,乳蛋白、乳脂肪的抽检平均值分别为 3.27%、3.85%, 都远超国家标准,达到发达国家水平。2019 年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产量约 70 万 吨,占市场销售额的 65%左右,没有产品积压现象。4 月,阿里线上渠道液态奶 销售额 9.8 亿元,同比增长 99.3%,其中白奶和酸奶销售额分别为 6.3 亿元/2.8 亿元;飞鹤奶粉更是 126.9%的增长率。中国乳业正在靠口碑与科技赋能慢慢赢 回市场,赢回中国消费者的信心。 小朋友们,如果是你,你现在还敢喝一杯中国奶吗?而我的选择是——相信 中国,相信现在手中的奶,一饮而下。
http://www.dxsbao.com/art/32186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