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9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八步沙林场考察。总书记指出,八步沙林场“六老汉”的英雄事迹早已家喻户晓,新时代需要更多像“六老汉”这样的当代愚公、时代楷模,弘扬“六老汉”在困难面前永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奋斗精神,激励人们投身于生态文明建设,为建设美丽中国而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8月20日,中建铁投总承包公司代表及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校企联动,青春逐梦”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古浪县八步沙六老汉治沙纪念馆,了解八步沙林场的治沙历史和“六老汉”治沙造林的先进事迹,切身感受防沙治沙过程的艰难困苦,以及防沙治沙为古浪县黄花滩带来的生态变化和经济发展,领悟时代楷模进取、创业、奉献、务实的“六老汉”精神。
走进纪念馆,就看到一位皮肤黝黑,头戴草帽,衣着朴素的一位老人,通过介绍,实践团成员了解到这位老人就是“六老汉”之一石满老人的儿子石银山,通过老人的讲解,参观人员一行了解到随着岁月流逝,古浪县气候变异,人口繁衍,过度垦牧,干旱缺水,自然灾害频繁,导致生态失衡,为维护赖以生存的家园,“六老汉”响应国家政府号召防沙治沙。通过纪念馆实物展览,参观人员一行认识了防沙治沙的工具、推陈出新的治沙方法,以及治沙以来获得的成果。
参观人员一行前往八步沙林场,由武威市委党校万老师讲解,大家了解到,1981年,古浪县土门镇台子村村民郭朝明、贺发林、石满、罗元奎、程海、张润源不甘心世代生活的家园被黄沙威逼,义无反顾挺进八步沙,带头以联户承包的方式发起和组建了八步沙集体林场,承包治理7.5万亩流沙。六老汉在沙漠里栽下一万亩树苗,本来能成活七成,然而一场风沙过去,活过来的树苗连30%都不到。六老汉在失败中不断摸索,最终发现“一棵树,一把草,压住沙子防风掏”的治沙措施,并在之后的治沙过程中不断改进、不断创新,创造出了更优良的治沙方法。
六老汉曾约定,不论多苦多累,六家人必须要有一个继承人,把八步沙林场管理下去。为完成父辈人的治沙梦,郭老汉的儿子郭万刚、贺老汉的儿子贺中强、石老汉的儿子石银山、罗老汉的儿子罗兴全、程老汉的儿子程生学、张老汉的女婿王志鹏,接过了治沙接力棒,成为八步沙的第二代治沙人。在他们的努力下,2003年,7.5万亩八步沙的治理任务已完成。多年来,八步沙三代愚公已经累计完成治沙造林21.7万亩,管护封沙育林草37.6万亩,八步沙已形成了一条南北长10公里,东西宽8公里,林草良好的防风固沙绿色屏障,是古浪县唯一一家由农民联户组建的生态公益性林场,也成为甘肃省农民联户承包治沙造林的典型之一。
回到古浪县八步沙六老汉治沙纪念馆,石银山同志为参观人员带来了一堂生动的党课。他讲述了八步沙林场的建设历史,和对时代楷模的认识,他说:“与其说是时代的楷模,不如说是楷模的时代”,并表达了对我们的期望,希望我们可以成为第三代、第四代治沙人,期盼更多仁人志士,为建设生态优美的绿色家园而奋斗,也表示只要我们认真去做每一件事情,都能在每一个行业为祖国的建设发光发热。
通过聆听“六老汉”的先进事迹,我们的精神受到极大的震撼,深刻体会到“六老汉”精神的背后不仅是对于防沙治沙的充分了解,更是对沙场治理的坚定信念。支撑六位老人祖孙三代坚持39年治沙造林,让八步沙蝶变为绿色盎然的沙漠观光林场的信念,是耐心、苦心、坚持心、是三代人的坚守、是实实在在的责任担当。个人敢做梦,时代能圆梦。“六老汉”治沙精神是治沙造林、改天换地的务实精神,我们应该传承和弘扬八步沙“六老汉”精神,积极投身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火热实践中,为全力建设生态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2186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