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三点到四点左右。我读了鲁迅先生的《伤逝》。
对于子君,是因为逝去,所以伤感,对于涓生,是因为失去,所以伤怀。
关于爱情,我始终认为我是可以发表一些自己的意见的。这是鲁迅先生唯一一篇爱情题材的小说。其实手法却还是和周先生的其他小说有相似之处。小说中即使是关于极其哀伤的环境描写之处也流露出了鲁迅先生一贯的笔法,深沉,有力,蕴意深厚。不敢讲周先生的创作手法了,实在怕他棺材板压不牢。
想说说涓生和子君。
有人说涓生是渣男,可我仔仔细细的读了又读,不是我刻意为其辩解,我真觉得他很无奈,也许这种无奈在许多人看来就是渣,也许也许,退一万步,我赞同他渣的话也仅仅是因为在故事结尾,也就是文末,他仍然在用一种很隐晦的口吻为自己开脱。这种开脱里满是自责,却也满是逃避,满是心痛,却也满是懦弱,总结起来,我不知道该用什么词形容比无奈更加贴切。
但是,涓生再怎么逃避,再怎么为自己开脱,再怎么用遗忘和谎言做他向新生之路的向导,他也不可能把子君忘的一干二净,终其一生,子君的好和子君的死都会深埋在他的脑海深处,成为他一辈子无法忘却的痛。这样的涓生是可怜而痛苦的,如果说子君死了是不幸中的万幸,那么涓生活着就是万幸中的不幸。
我之所以站在涓生的立场上说了这么多话,是因为小说是涓生的手记,是以涓生为第一人称写的,字里行间透露的全是涓生的内心,而对于子君只有形象行为的描绘,并无太多心里的刻画。因而对于子君,我不敢也无法妄加猜想她的从头至尾,由内至外。子君,已经是个苦命的人的吧,我应该尊重她,不应该多说。
但我坚信他们之间,是存在过,甚至我愿意去相信是存在着真挚的爱情的。从本质上说,这两个年轻人拥有一样坚强,果敢,先进的品质。思想中都存在着一种我认为最珍贵的东西,那就是独立。我认为一份感情中最重要的就是独立,不论是在感情之内的独立,还是感情之外的独立,正如子君于与涓生的感情之外的人格独立,她敢于说出“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力。”正如涓生于与子君的感情之外的事业独立,他也曾为了自己和子君的家庭努力工作。其实,只要有这样一份感情存在过,旁人就不应该质疑于他们的结局是谁的过错。世间所有的感情,都是如人饮水。
要说他们俩最后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局,我也说不上来。或许,去问那个时代吧。
http://www.dxsbao.com/art/24234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