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校园文学 >

艺术设计呼唤“大国工匠”

来源:人民网

  尽管杭州G20峰会已经落幕,但峰会的会标却深深地烙印在很多人的脑海中。从简洁的作品中,有人只看见了线条,有人则看见了细节与专业能力,还有人体会到了隐藏其后的责任意识与家国情怀。

  “东方美学是怎样的,中国人的处世方式是怎样的,这些思考都会在会标里体现出来,中国的对称美学与中庸之道在中国的建筑、器物、纹样、文字及日常生活中都有不着痕迹的体现。这是设计过程中核心的美学基础,也是重要的价值取向,我们解读传统美学之后会重新运用到设计里。”在2016中国杭州G20峰会会标设计总负责人、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副教授袁由敏看来,简洁的图像构成实则蕴含深厚的美学思虑与对中国文化位置的考量, “这个会标一出来,外国人一看是中国的,中国人一看是杭州的。”

  不仅杭州G20峰会的会标如此,2014年APEC会议的服饰设计也是艺术设计的经典之作。如何在设计过程中融入中国传统优秀元素,同时又能加入创新元素,体现时代特征、引领时代潮流,更重要的是,还能彰显“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理念,设计背后有着大大的学问。

  这就是艺术设计的魅力。

  2016年,中国设计界大事不断。从年初的第二届中国设计大展及公共艺术专题展、第六届上海艺术设计展,到年中的“2016中国设计节”“CHINA·中国”中国陶瓷艺术设计大展,再到年末的“上海国际室内设计节”、北京国际设计周、“中央美院第三届CAFAM双年展”、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和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迎来60周年院庆……

  艺术设计领域的专家学者们开始思考一个个问题,究竟何为艺术设计,何为好的艺术设计?从学习、模仿再到自主创造,中国的艺术设计如今发展到了怎样的阶段?面对工业化以及人工智能的挑战,未来的艺术设计又将走向何方?

  商业化与工业化,是否是艺术设计“不可承受之重”

  “在工业化、信息化、全球化、城镇化的大背景下,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艺术、设计、创意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尤其是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极大地改变了原有的经济体系和社会环境,不断地挑战着人们的固有审美,也不断推动着艺术与设计边界的延展。”于11月初在清华大学举办的“艺术与设计教育的未来使命国际学术论坛”上,清华大学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主任陈旭教授作出了这样的判断。

  是的,当前我国的艺术教育在取得了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商业化与工业化等现实的矛盾和挑战。有学者曾尖锐指出,“面对当下消费的社会,很多设计商业化、物质化甚至机械化,存在唯利是图的倾向。”

  “过多注重商业目的,宣扬个人趣味、宣扬奢侈、以享受为目的的设计注定会沦为商业的奴隶”。对此,一些学者分析,艺术设计在当下的发展受到很多现实因素的影响,其中,商业因素是不可忽视且无法避免的。艺术设计品的生产需要成本、需要通过制作和售卖才能到达消费者手中,而不是“乌托邦”似的无偿供给。但商业因素又的的确确是当代设计发展中的一把“双刃剑”,以追求商业价值为目的,降低成本、使人喜新厌旧的设计势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艺术品格的丧失。

  “成功的设计应该促进文化的发展,而不是过多注重表面的富丽堂皇。”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柳冠中在接受采访时谈到,正如北京国际设计周每年经典奖的评选如观礼台、青藏铁路、红旗渠、高铁和华为手机均为民生产品,也代表了国家的进步,设计最终的发展不仅仅是解决产品的外观问题,更是绿色的、分享型的服务性设计,这是设计的最高层次,也是人类进入可持续发展阶段的必然境界。设计不仅要解决当前人类的生存问题,更要思考下一代以及未来生存和发展的可能。

  还有学者指出,艺术设计领域当提倡“设计的善意”。即注重设计的功能性而不是奢侈性,从而形成一种健康、朴素、有节制、可持续性的链条并使之良性循环。这就要求设计本身成为一项关注社会的行为,设计师要具有为他人、为大多数人服务的责任,利用优秀卓越的意识和技能对社会和大众生活做出积极的改变。

  人工智能是否是艺术设计的“终结”

  当下,科技领域最热的关键词,莫过于人工智能。在人工智能时代,艺术究竟是走向消亡还是走向新生?人工智能与艺术设计教育究竟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还是相辅相成?在“艺术与设计教育的未来使命国际学术论坛”上记者发现,这是国内外专家学者思考最多的问题。

  毋庸置疑,艺术设计首先应当热情拥抱科技的发展。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鲁晓波以2010上海世博会期间所主持的一个项目为例,“那次的设计,我们打破了以往展览必须在一个屋里,必须由展板、展架构成的惯例,我们做了两个臂环,所有展品可以在这上面,而且可以跟观众互动。像这样的设计,一定是科技和人文艺术的融合。设计材料基本上是用竹材,湖南盛产竹子,地面就是一个草坪绿地,观众可以坐在那儿把这个展览看完,当然也可以进入空间里进行体验。这就是艺术与技术深度融合带来的可能性。”

  但技术的发展肯定不能完全取代艺术设计中人的因素。来自荷兰的艺术史家简·威廉德鲁克就谈道:“过去的设计师是运用艺术的专家,曾经一度反对现代科技的发展,但进入20世纪之后,很多艺术设计的突破是依靠计算机以及其他电子突破技术来驱动的。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的同时,却也让艺术设计师更像是科学设计师。”

  “摆在我们面前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把技术和艺术连接在一起,弥补人工智能和艺术设计各自的不足,而不是一方非要代替另一方。”论坛上,更多的专家达成了这样的共识:科学技术在发展,但人文艺术是必不可少的。人工智能固然会为艺术设计带来无限的可能性,但是一定不能取代设计过程中人的因素,这有关道德、有关情感。

  艺术设计当“大其心、潜其心、定其心”

  作为国内顶级青年艺术展,中央美院第三届CAFAM双年展11月在央美美术馆开幕。展览以“空间协商:没想到你是这样的”命名,试图探讨一种全新的艺术呈现的可能。王恩来的作品《样板间—卫生间》营造了一个令人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其中的物品脱离了其原有的功能,让人重新审视日常生活;刘晔的作品《我所拥有的时间》重新剪辑国产老电影中的镜头,并与家具电器相结合,让人换一种视角看待生活中的老物件……青年艺术家们努力用艺术的方式启发人对于生活的反思,学会珍惜,懂得感激。

  艺术设计师应该秉持怎样的情怀与格局,艺术教育该进行怎样的改革与实践?论坛上,专家们也给出了各自的建议:鲁晓波认为,作为设计师,首先要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致力于人类永续发展目标,文化的多元,国家发展、民众福祉、社会和谐。同时要潜其心,在迅捷、稍显浮躁的社会,艺术家们要观天下之理,在复杂的问题背后去寻找那个朴实的简单道理,即“大道至简”。最后,艺术家们必须在变化的时代定其心,应天下之变。即使我们身处在瞬息万变的时代,科技的迅猛发展深刻地影响社会,设计需求、设计思维、设计内容、设计业态都在发生变化,但艺术家们的价值判断与艺术坚守不能变。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则主张,艺术设计一定要坚守文化的维度、生活的维度、专业的维度。一定要重视传承,振兴中国艺术传承的文脉,要重视实践,提升设计与生活的关联度,倡导生活美学。要让设计有学理上的依托,要回归艺术基础教育,重视早儿童期的艺术和创意教育。

  (董玉琴 虎穆村参与采访)

http://www.dxsbao.com/art/1776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绿纸换白瓷”2023寒假社会实践调研第11弹

二、调查实施(一)调查组织工作在熟悉了调查项目性质、目的、要求等方面内容后,我们首先系统地学习调查过程中应掌握的调查知识以及访问技巧,提升调查人员素质。其次,根据个人能力以…… 灼灼其华 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查看全文 >>

“绿纸换白瓷”2023寒假社会实践调研第10弹

正式调查开始之前,调研人员选择在安徽省蚌埠市的农村地区,采取拦截访问的形式对符合调查对象条件的居民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预调查,本次调查共回收了140份问卷,发现问卷中尚存在一些表达…… 灼灼其华 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查看全文 >>

“绿纸换白瓷”2023寒假社会实践调研第9弹

(三)内容创新:市场发展、灰色预测、文本挖掘本文不仅使用了传统统计模型,如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深入挖掘每个维度对使用意愿因素的影响及内部关联,从指标和潜变量两方面进行深度分析;…… 灼灼其华 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查看全文 >>

“绿纸换白瓷”2023寒假社会实践调研第8弹

四、研究思路及创新点(一)热点问题:聚焦环保墙纸“双碳”目标提出后,国家在建筑方面出台了各类推动经济低碳发展的政策及法律法规。如我国颁布了“禁实限黏”法规,提出了墙材革新和…… 灼灼其华 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查看全文 >>

“绿纸换白瓷”2023寒假社会实践调研第7弹

1.有利于新型环保墙纸的推广使用我们团队通过网络调查问卷,主要针对人们对新型绿色墙体材料的认知现状及使用意愿因素进行调查,通过对所搜集资料的整理和分析,了解影响其使用意愿的因素…… 灼灼其华 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查看全文 >>

“绿纸换白瓷”2023寒假社会实践调研第6弹

综上所述,我国在环保墙纸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存在着设备不够先进、推广力度不够、政策力度不够等问题。但是在时代发展的需求下,具有很好发展前景,环保墙纸必是大势所趋。本研究…… 灼灼其华 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查看全文 >>

“绿纸换白瓷”2023寒假社会实践调研第5弹

在节能减排背景下,环保墙纸的使用和推广已是大势所趋。我国在这方面已经研究发展了20多年。目前,学者对于绿色墙体材料的研究较少,且大多属于科技研发方面,对使用意愿的研究较少。在新…… 灼灼其华 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查看全文 >>

“绿纸换白瓷”2023寒假社会实践调研第4弹

虽然我国已经在这个领域发展了20多年,但是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间。其生产设备和生产技术相对于西方国家而言都有待提高。随着建筑面积的逐年增多,建筑耗材越来越多,对环境的污染也可想而知…… 灼灼其华 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趣味运动展风采,残健共融谱新篇

2025年4月18日,重庆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分团委第五届“爱心桥”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在重庆市江北区铁山坪街道渝康馨家园举办了…

凝聚青春力量,赓续红色血脉 ——工商管理学院开展“星火燎原·红色征程”

2025年4月18日,重庆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小红船”党员服务站联合“爱心桥”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于重庆工商大学南操篮球场举办…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 ——遵义会议精神拾遗文化宣讲团系列活动纪实

一、导语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

商学院团委开展“用爱铺就无碍之路,携手残障共赴暖阳”志愿活动

(通讯员陈泳君)4月19日,商学院团委在长沙西湖公园开展为期一天的“用爱铺就无碍之路,携手残障共赴暖阳”志愿活动。活动前…

筑牢反诈防线,守护校园净土

近日,24090441班宣传委员与组织委员携手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校园反诈指南宣讲会,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堂生动且实用的反诈知识课…

最新发布

人文学科退居边缘 人文学者应走出“偏见”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句话用在人文学科的发展进程中,真是很合适。世界范围内,人文学科的步步后退已是不争的事实。对此,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在华东师范大学举办的“语文之美,教育之责—— …
河南古墓挖出“牛肉汤”? 专家:实为地下渗水
  12月13日,在河南一座古墓发掘现场,出土了几只装有“牛肉汤”的鼎,据动物考古专家鉴定,鼎里“煮”的是牛前肢。15日,北京青年报记者联系了该河南墓葬发掘的项目负责人武志江,武志江对北青报记者称,该墓 …
河南楚墓中发现“牛肉汤”? 专家:实为地下渗水
& 160;  河南楚墓中发现“牛肉汤”?  墓葬为战国时期楚墓 鼎内有牛肉 “牛肉汤”实为地下渗水  12月13日,在河南一座古墓发掘现场,出土了几只装有“牛肉汤”的鼎,据动物考古专家鉴定,鼎里“煮”的是 …
中国网络文学冲出国门闯世界
  2016中国数字阅读大会在杭州举行。数字化阅读为网络文学的蓬勃发展开辟了新路。  资料图片英文世界最大的中国网络文学网站——武侠世界。  资料图片  在过去的10年里,中国网络文学爆发式成长是一个令 …
老人给6100个汉字“画像” 只为儿童学习不发愁
& 160;余五和展示 "渔 "字的画像。 记者张全录 摄  本报记者张全录  东汉许慎著作《说文解字》,总结了9000多个汉字的造字方式及演化历程。而今,武汉有一位爹爹,退休后,“宅”家十年不出门,为6100多个常 …
专访绘本作者于虹呈:没有好原创是很可悲的
  班车到云南元阳,换乘揽客的面包车,在一边是山崖一边是深谷的蜿蜒山路上颠簸一个多小时,到了多依树普高老寨——于虹呈蹲点一年多创作《盘中餐》的地方。这部以元阳梯田为背景,呈现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绘本 …
“IP十颜值”模式还能撑起电影市场吗?
  此时回望今年的电影市场时,我们发现,电影的原著文本及参演明星的两批拥趸,成为电影预期观众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许多电影人将颜值明星和原著名声当作电影票房的保证,认为找到了影视剧改编的捷径。然而 …
河南大学教授被指假期刊发论文骗科研奖金 回应:被骗了
  河南大学教授屠巧平和丈夫孟庆铭被举报“自印假期刊骗取科研奖金”,12月12日,屠巧平回应澎湃新闻称:“被(假期刊)骗了”。  12月14日,河南大学相关负责人向澎湃新闻表示,已经查实涉事期刊确是“赝刊 …
《血战钢锯岭》:基督教信仰如何应对暴力虚伪的现代文明?
文:路聪  12月8日,好莱坞名导、曾因《勇敢的心》而被大家熟识的梅尔·吉布森(Mel Gibson)带着他暌违十年的新作《血战钢锯岭》回来了。11月份在北美率先上映,收获好评无数,口碑与票房全线飘红。12月份在 …
中国网络文学冲出国门闯世界 打造中国式“好莱坞”
  在过去的10年里,中国网络文学爆发式成长是一个令人称奇的现象,从最初的业余爱好者自发创作、交流到逐步商业化,进而成为价值急剧上升的热门互联网内容产业,网络文学每年吸引的读者高达2 57亿人次。由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