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套路的套路,“我疯起来连我自己都黑”。我给四星是因为可能大家都这么吐槽过,但除了东野圭吾,没人真正把段子和牢骚写成一本小说,起承转合一点不落,而且还有推理的元素在里面。
讲真一开始看小说世界里的人吐槽读者和作者,把套路都当做义务劳动来执行,有点儿新奇,看多了呢,就开始腻味,觉得造作,甚至有点儿无聊。
但是东野圭吾很有一种“任凭气氛诡异,我自坚决揭秘”的镇定,一边狂槽自己一边把已经完全只剩骨架子的故事讲到最后。虽然他坦坦荡荡地显摆出“我又要搞俗套的东西来了”,但我还是尴尬地发现揭秘仍旧出乎我的意料。这是一种很可怕的本事,他敢肆无忌惮抬高读者的预期,把俗套的东西摆出来就意味着弃之不用,看似硬着头皮强行尬答,实际上如果按照最终的谜底来正经写小说,也并非不可以。
读这本书是很新鲜的体验,剔除彼此能达成默契的加工部分,把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交流从“作者要传达这个信息-进行一大堆描写和说明委婉表达-读者分析-得到作者想传达的原始信息”直接简化成双方心领神会的粗暴交代。
“我不费脑筋去填充内容了反正就是密室杀人。”
“反正就是别的人都没有不在场证明而这个人有,但是经过一堆调查,这个人又最可疑,所以我们直接开始想办法推翻不在场证明吧。”
无法反驳。
为了满足越来越难伺候的读者,推理小说作家真是煞费苦心啊。
在去掉那些零碎枝节以后,加上吐槽式推理小说的娱乐性(不严肃性),在有些细节、动机或者可行性上的不严谨,也变得可以包容了。东野圭吾完全就是放飞了自我,把自己设想过但是没有经过严密论证的诡计以这种方式呈现出来,读者看个新鲜,作者没有太大负担,写法上的创新又足够闪光了,一本“不错”的小说就此完成。不得不说很聪明。
尽管这是不需要太较真烧脑去创作的小说,但从细节上仍可以看出东野圭吾在写推理小说时的游刃有余,要知道套路都是这些家伙创造的,被书中“无能”的作者形象影响判断的话,就意味着要中计了。所以第十章《不公平的样本》里,简单的文字游戏,就让人措手不及。
所以我必须提醒想看这本书的朋友,它可能存在大量吐槽,但本质上仍是一本短篇推理小说集,里面处处都是陷阱,因为“利用惯性思维”这种套路,在“吐槽总是利用惯性思维糊弄读者”的小说里,仍旧存在。
有些思维定势,不是说出来你就能注意到的。
http://www.dxsbao.com/art/14965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