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晚,人文学院组织2024级宿舍长、各班心理保健员参加“生命守门员——心理危机的预防和干预”培训。本次培训由应用心理学系系主任赵陵波教授主讲,2024级辅导员谢婉婷主持。培训线上线下同步进行。
讲座伊始,赵陵波教授对“心理危机”进行概念溯源。随后,她引入具体案例,层层递进地剖析了心理问题的形成机制。赵陵波教授指出,面对心理危机,要关注情绪的变化、行为的变化和重大生活事件的境遇三个核心要素。
赵陵波教授重点介绍了生命守门员的职责与心理危机的处理方式。她阐释了心理危机的内涵,罗列校园内常见的心理危机类型,并强调了识转危机这一技能的重要性。同时,她结合生活中的常见行为,展示高危临床表现的评估方法,希望各位生命守门员“一问二应三转介”,做到日常关注与回应转介,建立逻辑严密、实操性强的标准化心理危机应对流程。
培训过程中,现场学员与赵陵波教授积极互动,就生活中遇到的疑难向老师提问,反馈对“舍长”“心理保健员”身份的新认识。
本次讲座提高参训人员的心理危机识别能力和应对信心,提升了“生命守门员”的专业素养,推动构建更加完善、高效、精准的人文学院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学习心得
听完赵老师的课,我更深刻理解了寝室长“生命守门员”身份的重要性,学会了识别、评估心理危机的方法,如关注舍友心理情绪,生活习惯上的变化,及时发现一些细微的高危线索等等。我也明白了生命守门员的意义并不仅仅是高危情况发生时的及时处理,更在于日常的关注与关心,平时的关心也要注意倾听的重要性,做好“一问二应三转介”的工作。
——2024级汉语言文学2班宿舍长 王子尧
作为心理委员,参与“生命守门员——心理危机的预防和干预”讲座,我深感责任重大。赵老师在讲座中提到,“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生命守门员,因为我们在生命中一定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一些至暗时刻。”这让我更加理解了生命守门员存在的重要性。讲座中提到的识别心理危机信号,如情绪变化、行为异常等,让我明白日常观察的重要性 。干预方法的学习,如积极倾听、表达关心等,也为我与同学沟通提供新思路。 这次讲座让我受益匪浅,今后我会更留意同学们的状态,主动关心、及时介入,努力做好大家心灵的守护者,不负心理委员的职责。
——2024级应用心理学心理保健员 王婷婷
图/人文学院
文/王婷婷
http://www.dxsbao.com/xiaonei/72648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