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下午,《漫谈福州伬艺发展历史与创作要素》讲座于旗山校区东3-407举行,福建省曲艺家协会理事、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王宇老师担任主讲嘉宾。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赵燕松,福州评话伬艺传习所支部书记陈锋、副所长林楠、支部副书记王英出席活动,福州评话伬艺传习所青年骨干演员、非遗保护研究人员,以及人文学院中文系部分教师、辅导员参与活动。本次讲座由人文学院主办,人文学院中文系承办,中文系主任宋铁全副教授主持。
王宇老师基于深厚的学术底蕴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从史学视角出发,详细梳理了福州伬艺从唐宋说唱艺术到现代舞台表演的演变历程。她提到,福州伬艺原名伬唱,平讲伬,源于唐宋,形成于明万历年间,历经数百年的积淀,逐渐形成了现代独具一格的表演形式。
讲座中,王宇老师通过经典案例,生动解析了福州方言声韵与表演的创作精髓。她指出,福州伬艺以福州方言为载体,富有“虾油味”,其独特的音韵系统和声调平仄,不仅凸显了地方文化特色,更成为了榕城百姓的精神文化符号。同时,王宇老师还介绍了福州伬艺“坐唱”“走唱”“润润伬唱”的多种表演形式,加深现场观众对伬艺艺术的了解。
最后,王宇老师结合《讨薪记》《风雨苍霞人》等现代题材作品,阐明福州伬艺在新时代的创作活力,并指出曲艺创作的原创性、时代性、艺术性、创新性要求,既要赓续传统,又要实践创新,以实现福州伬艺的活态传承。
王宇老师的讲解深入浅出,兼顾学术性和趣味性,增进了现场嘉宾和师生对福州伬艺的了解和认识,激发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相信在场同学将以本次讲座为契机,成为福州伬艺的守护者与传播者,让这门古老的艺术在新时代绽放异彩。
图/福州平话伬艺传习所
文/陈怡萱
http://www.dxsbao.com/xiaonei/72648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