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使者,紫砂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然而紫砂文化在现当代的发展和传承过程中也有着许许多多的困难和威胁。为探究在“一带一路”的带动下,各地方紫砂壶的现状与发展情况,“丝绸之路文化探索紫砂行”社会实践调研团的成员们前往宜兴以及其他国内丝绸之路沿经地区,进行走访宣传。
与茶结合,讲究颇多
紫砂陶艺术品文化近年发展较为繁盛,紫砂艺术倍受瞩目,其中以宜兴紫砂壶为代表。宜兴的紫砂壶以泥质细腻、呈色丰富、形质新颖和纹饰多样而形成特色,在2006年成功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且江南大学的一位校友就在宜兴开办了江南大学无锡校友会紫砂体验中心。所以,调研团将活动的第一站定在了江苏宜兴。
6月30日上午,队员们驱车前往位于陶都宜兴的陶瓷馆茗玉陶林,同行的还有指导老师张舒老师以及机械工程学院副书记副院长方俊老师。
到达陶瓷馆后,队员们以及老师在馆长王星茗的带领下进入馆内参观。环顾四周,不仅陈列着造型各异的紫砂壶,墙上还挂有许许多多的名誉证书、各种雕刻的字,每一件物品都流露出浓厚的紫砂气息。
“紫砂的材料是泥,泥不外乎三种类型,紫泥、黄泥、红泥,不同泥不同性质,工艺方面也会有所差异,所谓性质决定功能,就是这样的道理。”王星茗就紫砂的分类以及烧制情况作了详细的介绍,“正常烧制出的壶比制作的时候要小点,先将做成的壶完全干燥后进行雕刻花纹等再将壶放入炉中烘烤,不同类型的烘烤方式形成的壶也是不同的,等烧制结束后一个完整的作品就问世了。”
“喜欢紫砂的人都喜欢养紫砂,在泡茶喝茶的过程中会有养壶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使得紫砂壶得到了一定的养护,同时也在养壶的同时对自己进行一种精神的升华和性格的塑造。”王星茗提到,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养壶习惯,不同的习惯养成的壶不同,人更加不同。一把壶一般只泡一种茶,不同的壶只适合各自适合的茶,才能体现茶的真味,这就是紫砂文化的真谛所在,以壶塑人。紫砂给人的是一种情怀,是一种亲近的感觉,以茶会友,会的是友情,是一种传统。
时间磨砺,魅力所在
从壶身到壶底、壶盖、壶口、壶把,所有的部分都是手工,精湛的东西总是要时间的磨砺。“一个小小的紫砂壶简单点的一天可以完成,稍微复杂点的可能要几天的时间。”馆内正在进行手工制壶的周玉霞老师表示,这也是紫砂的魅力所在,只有真正经历了考验才能得到最完美的结果。
肩负责任,传承发展
在参观过程中,方俊老师就紫砂文化中涉及到与茶有关的方面和王星茗馆长进行了讨论,一致认为在现在这样的文化大环境下,紫砂文化和茶文化是非常宝贵的财富,应该有更多的年轻人去接触她,去感受她,也要积极地去做好紫砂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宜兴钟灵毓秀,代有才人,而紫砂工艺以其古朴、典雅,气韵生动的造型艺术,几百年来蜚声海内外,为世人所推崇,除了茶文化历史,历代传世佳作也体现了紫砂工艺的光辉艺术特性。紫砂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支,传承和发扬也是一件荣耀的事情,也希望更多人能走近紫砂、了解紫砂文化。”队员程学雨在心得中这样写道。
宣传不够,受众不广
那么在“一带一路”的推动下,其他城市的紫砂壶传承又是如何呢?带着这样的疑问,7月10日至22日,调研团的全体成员分布在安徽、江苏、浙江、北京、吉林、江西、宁夏、辽宁、山西、湖南、湖北、河南、福建、内蒙古、四川等丝绸之路沿经省市,走访当地有名的茶文化市场,发放问卷,了解情况。
其中,在北京马连道茶城碰到的一位卖商叔叔告诉队员们,绝大多数人对一带一路都有所了解,爱品茶的人也对紫砂壶很感兴趣,但做到深入了解的人较少。“你知道现在市场上卖的最好的是哪种紫砂壶吗?大多是几百或者2000元以下的。”这位叔叔说道。
香醇甘甜,文化相融
山东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重要源头,被调研团定为此行最后一站。8月2日,在经过5个小时的车程后,队员们抵达山东济南。
来到济南,必去具有“天下第一泉”之美名的趵突泉。这里果然如老舍笔下的形容一样,“你立定呆呆的看三分钟,你便觉出自然的伟大,使你不敢再正眼去看。”队员们发现在趵突泉池边设有供游客直接饮用的免费泉水,经过当地老人的介绍,大家才知道原来趵突泉水清澈透明,味道甘美,是十分理想的饮用水。
游览期间有幸偶遇了几位在趵突泉打水的本地人,其中一位大叔告诉队员们,趵突泉泉水用来泡茶,会使得茶汤清澈,更加香醇,是很多人泡茶的首选。谈到紫砂壶,大叔笑了笑:“紫砂壶嘛,我家就有的,泡茶很有韵味的。”
传统记忆,深远影响
去年在济南新开办的山东伴山紫砂博物馆是队员们参观的最后一个地方。在馆内,成员们感受到了中国传统的记忆,手工艺人精湛的制作技艺,了解到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对紫砂壶等文化传播的深远影响。一位正在参观的紫砂爱好者还主动向成员们讲述紫砂文化以及济南泉水文化的发展历史。“中国真的有太多文化值得人们传承了。”他感慨道。
http://www.dxsbao.com/xiaonei/5933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