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2日至25日,清华大学出版社在中国夏都—青海省西宁市—举办了“2018年大学英语教学与科研发展高级研修班”,全国各地高校一共有450人参与了这次盛会。西南石油大学外国语学院派送了九名老师参与研修,她们是胥瑾、魏夏春、王霞、叶红、李然、唐晶晶、罗倩、李晚玲、刘平萍。研修班内容丰富,各位老师受益良多。
研修班上,来自西南大学的文旭教授做了“社科基金项目申报与学术写作”的主旨发言。文旭教授介绍了社科基金项目申报的基本情况、申报要求、研究方向的凝练、申报书中的数据表、课题设计论证等方面。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分为年度项目、西部项目、后期资助项目、中华文化外译项目和重大项目五个门类。年度项目通常分为通讯评审和会评。通讯评审入围比例20%,会评入围比例约60%,最终通过率为12%左右。文教授告诫大家,一定要认真阅读和领会当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公告和指南,如2018年课题指南明确表示:项目申报要围绕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申请人可选择指南中已拟定的一批重要选题,根据自己的研究专长申报。申报国家社科项目,要体现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意识,着力推出体现国家水准的研究成果。35周岁以下的申请人最好申请青年项目。申请题目须吸引眼球,最好不加副标题。题目要具有新颖性和前沿性,要为国家的战略服务,最好在题目中体现课题的关键词。团队要体现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最终成果须是专著。
第二位主旨演讲人为河南大学的张克定教授,发言题目为“高校英语教师的科研意识,创新能力与学术水平”,涉及高等学校的职能、高校教师的职责、高校教师的职业发展能力、如何提升科研创新能力等等。高校教师肩负双重责任:教学与科研。要让科学研究成为“一种追求,一种快乐,一种享受”。提升科研能力,须具有宽厚的基础—逻辑学的,哲学的和数学的。要阅读经典著作,要读懂读透,以便“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研讨班上的教学设计工作坊含金量也很高。Kitty Zhang,一位国家地理学习教师发展培训师,针对清华大学出版教材《TED演讲听说进阶》,介绍了如何bring the power of ideas into your classroom。
另一位教学工作坊教师—清华大学的杨芳教授,分享了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案例。所谓混合式教学,就是充分利用线上和线下资源,要把互联网用到课堂上。杨芳教授谈到,国家要打造三千门线上课、七千门线上线下课、一万门精品课程,所以大家大有可为。混合式教学的侧重点是数字化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是“当教练,不当教授”。在这种模式下,教师不是讲台上的圣人,而是学生的导师,其作用是激发学生思考;课题活动不以教材或教师思路发展,而是顺着学生的问题与思路发展。
http://www.dxsbao.com/xiaonei/13824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