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6日,湖州师范学院大学生党员教育中心“桥”见传承——湖州古桥非遗文化寻访团的成员们来到了位于仁皇山新区的湖州博物馆。
由于博物馆离学校距离较远,所以成员们一大早床坐“11路公交车”前往目的地。今天的天气十分的炎热,下车后走了不过5分钟,我的汗水已经打湿了短袖。
走进博物馆的一瞬间,冷风扫过,身体忽的一阵哆嗦,原来是空调,心中吃了一惊。一眼望去,整个大厅估计有五百平方米切且几乎没有展物,在这种情况下空调还能运转,看来这个博物馆的经费十分充足,侧面体现出政府对文化教育这方面的重视。
沿着指示牌走到关于湖州桥梁的展厅前,我开始了对各座桥的地理环境的观察。由于桥梁模型的制作是3D的,能够更好的向我们展示以往的桥和桥周围的景象。其中仪凤桥的景色最让人惊奇。桥身上的花纹十分精美,桥头的狮子造型更是惟妙惟肖,狮毛在空中飞扬,眼睛没有像以往我们在现实中常见的狮子那样正视前方,而是略有一丝斜视,使得整体的造型更加的生动,充满了一种生命力。
继续走去展厅里还有一幅大图是1983年的大通桥与潘公桥的黑白摄影图。图片完美的展示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这两座桥的模样,还有当时桥周围商铺林立,行人众多,在江上的货船络绎不绝景象。
正当我在仔细观看这张照片时,周围走来了几位小学生以及一位岁数颇大的老人家。老人家走得慢,停在一幅照片前,似乎有些感慨。随即便叫来孩子们,给这几个孩子讲起了他以前的岁月。老者慢慢的说着,孩子们似乎听入迷了。我从他们的眼神中看到了一种别样的光芒,那是惊叹自己民族历史文化的光芒,那是文化的种子扎根发芽的光芒,那是树立起文化自信的光芒。
民族文化从娃娃抓起,想来这句话也是有些道理的。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在时间长河中逐渐流传下来的,都有各自的风采,毋须自卑亦或是鄙视。在每个人都需要学习并且发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我们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便是重拾自身的文化自信。心中的无形枷锁挣开了,身体的有型束缚才能更好的去打破,才能向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这一目标进发。
湖州师范学院大学生党员教育中心
“桥”见传承——湖州古桥非遗文化寻访团
http://www.dxsbao.com/shijian/9538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