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黄鑫)1月10日至2月23日,湖南城市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水润家乡梦,‘材’子志愿行”寒假返家乡志愿团队成员在各自家乡,围绕团队主题——节水护水,科技赋能开展志愿活动。团队成员结合专业特长,通过水质检测、环保宣讲、河道清理等行动,守护家乡水脉,书写青春担当。
队员彭菱朵与村里其他志愿者手持夹钳、垃圾袋,沿家乡河道清理废弃塑料瓶、农药包装等污染物。彭菱朵感慨:“家乡的河承载着儿时记忆,如今能为它‘减负’,再累也值得。”
擅长摄影的队员李卫在寒假期间,每天坚持用相机记录家乡河流环境等变化,李卫与家乡村委会沟通,联合环保部门,在河岸种植芦苇、菖蒲等净水植物,打造生态缓冲带,并安装10块警示牌,呼吁村民共建“无废河道”。
“什么是污水?”“污水变清需要多少道工序?”“哪些材料能吸附水中的杂质?”在队员向博所在的小区,向博通过趣味易懂的方式,向孩子们讲解水资源保护知识。其中一个小朋友兴奋地说:“我学会了用纱布和活性炭制作简易净水器,回家要教给爸爸妈妈!”
队员李孟寰联系当地居委会,共同走访小区居民,采访居民们平时对各类生活污水的处理情况,并提供一些处理方法。此外,李孟寰在居委会带领下,联合当地团委发起“小手拉大手”行动,发放节水手册1000余份,引导家庭共同参与“每日节水一桶水”挑战。
春节将至,队员杨雅杰带上礼品,走访当地老年健康服务中心,邀请老年人分享他们过去节约用水的故事或经验,制作了图文并茂的科技赋能,节水护水现代主题的宣传手册,设计了简洁明了的宣传海报,张贴在公共区域,并进行讲解。
2025年2月23日下午14:00,团队成员在益阳市科技馆进行集体性志愿活动,在科技馆领导老师的带领下,团队成员参观了水资源科普展览,了解到水的基本性质、水的循环过程、水资源的分布等内容,对团队主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了解到当地水利发展史、水的净化实验、电解水实验等与主题相关的有趣知识;最后,团队成员邀请科技馆的领导老师参与我们的问卷调查,并对节水护水,科技赋能进行深一步的讨论与分析。
一滴水折射初心,一片材铸就担当。湖南城市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水润家乡梦,‘材’子志愿行”志愿团队成员们以脚步丈量家乡土地,用科技赋能生态保护,在绿水青山间绘就“人水和谐”的青春画卷。
指导老师:田雪萍、黄毅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503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