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济宁2月5日电(通讯员:仪立昕)2025年寒假,曲阜师范大学儒风新韵社会实践队以“‘数’中拾遗,寻游六艺”为主题,开展了一次意义非凡的社会实践。我们深入孔孟之乡,探寻数字化赋能非遗的创新路径,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思考如何让非遗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以下是本次社会实践的详细纪实。
一、启程:探寻非遗,明确方向
实践伊始,我们团队围绕“数字化赋能非遗”这一主题进行了多次讨论,最终确定了以孔子“六艺”为核心,结合山东本土非遗技艺,探索数字化传承的创新路径。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实践计划,分为调研、体验、创新三个阶段,力求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月15日,我们抵达曲阜,开启了实践的第一站——曲阜孔庙和孔府。在庄严肃穆的古建筑群中,我们感受到了儒家文化的深厚底蕴。通过讲解员的介绍,我们了解到孔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不仅是古代教育的核心内容,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为我们后续的实践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调研:深入走访,了解现状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非遗传承现状,我们走访了多位非遗传承人和相关机构。在曲阜孔子六艺城,我们亲身体验了“六艺”中的射箭、书法等项目,深刻感受到传统技艺的独特魅力。同时,我们也发现,许多非遗技艺面临着传承人老龄化、年轻人兴趣不足等问题。
1月18日,我们拜访了鲁锦技艺传承人李老师。她向我们展示了鲁锦的制作过程,并坦言:“鲁锦技艺复杂,学习周期长,年轻人大多不愿意学。”这一现状让我们意识到,非遗传承亟需创新方式,而数字化技术或许能为非遗注入新的活力。
三、体验:数字赋能,初试身手
在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开始尝试将数字化技术应用于非遗传承。1月20日,我们与曲阜当地一家科技公司合作,利用VR技术对孔庙和孔府进行了数字化建模。通过VR设备,用户可以身临其境地游览这些文化遗产,感受儒家文化的魅力。这一尝试让我们看到了数字化技术在非遗传播中的巨大潜力。
此外,我们还开发了一款以“六艺”为主题的微信小程序。小程序中包含了“六艺”知识讲解、互动游戏和线上体验等功能,旨在通过趣味化的方式吸引年轻人关注传统文化。1月22日,我们在曲阜一所中学进行了小程序试点推广,学生们反响热烈,纷纷表示这种形式让他们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361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