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团成员分赴日照的多个村落和社区,开展深入的实地调研。调研过程中发现,日照方言与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紧密相连。例如,在日照的传统戏曲表演中,方言的运用不仅增强了表演的地域特色,还让观众产生了更强的代入感。此外,方言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风土人情,许多方言词汇和表达方式都能反映出当地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然而,调研也揭示了日照方言在传播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诸多困境。随着年轻一代越来越多地使用普通话,方言的传承出现了明显的断层。许多青少年对家乡方言的掌握程度较低,甚至有些已经不会说方言。同时,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也限制了方言的传播渠道,导致方言文化的影响力逐渐减弱。
多方探索,寻求突破
1月13日,在完成多方调研后,针对日照方言逐渐式微的问题,实践团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案。首先,建议将日照方言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借鉴福州、厦门等地的成功经验,通过政府主导的方式,制定专门的保护政策和措施。其次,加强方言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探索在中小学开设方言文化兴趣课,让孩子们从小接触和学习家乡方言,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此外,利用新媒体平台,如短视频、社交媒体等,制作和传播方言文化内容,进一步扩大方言的影响力。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肩负着保护和发展方言的责任与使命。首先,大学生应转变对方言的传统观念,深刻认识到方言的重要价值,从内心真正接受并传承方言。在日常生活中,多使用方言与家人和同乡交流,保持方言的活力。其次,积极参与方言保护的实践活动,如“乡音传承”实践团这样的项目,通过调研和宣传,提高社会对方言保护的重视程度。此外,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对方言进行系统的记录和研究,为方言的传承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此次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深刻体会到方言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方言不仅是语言多样性的体现,更是地方文化的根基。在调研过程中,成员们既看到了许多老年人对家乡方言的热爱与坚守,也看到了年轻一代对方言的陌生与疏离。团员们意识到,保护方言不仅是保护一种语言,更是保护一个地区的文化记忆。作为大学生,我们有责任和能力通过各种方式,让方言在现代社会中继续传承和发展。
重拾乡音,续写文脉
此次实践活动让曲阜师范大学“乡音传承”实践团深刻认识到日照方言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以及其在现代社会中所面临的挑战。保护方言不仅是保护一种语言,更是守护一个地区的文化根脉。希望本次实践活动能够唤起更多人对方言保护的关注,共同为方言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未来,实践团将继续深入研究和探索,为方言的保护与发展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法,让日照方言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360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