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追忆钟楼红韵辉煌,传承红色文化精神——淮北、宿州、南京红色文化探索之旅

来源:东南大学 作者:红迹寻梦队

追忆钟楼红文化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来到淮北市红色文化钟楼纪念馆门前,映入眼帘的便是种种红色元素以及“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与这里的一砖一瓦都可以让你感受到先辈们为了革命,为了国家,为了人民所抛洒出去的热血和坚强不屈,敢于斗争,忠于党和人民的红色信仰与精神,这时,你的心开始和人民的命运一起跳动,拉开了人民革命的序幕。

1925年,烈山煤矿工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成立“沪案后援会”,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反帝斗争,临涣、百善等地也是积极响应,工人、学生、商民举行了罢工、罢课、罢市。

1926年,中共党员梁文焕来到烈山煤矿开展革命活动。

1927年,梁文焕组织和领导烈山煤矿船运工人罢工斗争,成立烈山煤矿船运工会,声援国民革命北伐胜利。

革命战争的胜利是由先辈们抛洒热血、敢于反抗的斗争换来的,正是有了共产党的英明领导革命才能深入人心!

1938年,宿州城经过日军的狂轰滥炸,变成了满目苍夷的荒地,人民流离失所,处处民不聊生,反映出日军的丑恶嘴脸,你看到这里,也许心生愤慨,也许怒火冲天,中国人怎能忘记历史,而应铭记历史,铭记那些英雄先烈,将他们的红色精神收于囊中!

1938年,淮北地区沦陷,为了救亡图存,拯救人民,共产党奋起组织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战争,与萧县组织一起,同敌人展开殊死搏斗,誓死保卫家乡!

在“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的条件下,淮北地区的共产党不惧风雨,与敌人顽强抗争,赞颂了先辈们的爱国情怀和同人民一道抗击敌人的红色基因,这些,今天,依然重燃于我辈心中!

1938年至1940年在淮北地区新四军为了抗日进行英勇斗争的典型战争,是他们,在人民的安全受到威胁的时候挺身而出,是他们,使得解放军和共产党的理念成为了人民的信仰。不管是“罗里战斗”,还是“王浅孜战斗”,无数为了祖国和人民的生命洒在祖国母亲的土地上,使得这不屈不挠敢于斗争的红色精神的“江河”源远流长!

1948年,淮海战役爆发,淮北地区成为淮海战役的主战场,淮北地方武装和广大民兵积极配合,支援部队作战,“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各级党政军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在“一切为了战争,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精神鼓舞下,支援解放军,“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人民的帮助,人民的信任,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向烈士和先辈们致敬!

1978年,淮北地区的知识青年受到先辈们红色精神的鼓舞,积极参与到淮北市的各项工作当中,将心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红色血脉发扬光大,有作为,敢作为,才有了现在的幸福生活!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参观过红色文化纪念馆,就仿佛和先辈们面对面对话,听他们讲故事,就好像我们就是先辈,心中的红色精神和基因重燃。

即使我们处在和平年代,但世界依然不太平,我们应将革命先烈的红色血脉融入到血液里,时刻准备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为祖国和人民贡献的日子里不惧困难,抛洒热血,这是历史和现实的交错,铭刻着红色文化的光辉,让我们绘制更加美好的未来!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361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初阳”实践队赴井冈山寻红色记忆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响应团中央“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主题暑期“三下乡”活动的号召,6月29日至7月5日,江西农业大学人文与公共管…… 余雨晴 江西农业大学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寻红色记忆,树“井冈精神”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重温井冈山革命斗争历史,探索新时代井冈山精神,响应我校以“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为主题的2019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项目,江…… 李慧 江西农业大学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初阳”井冈山之行--继承过去,展望未来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新时代第一个逢十的周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入历史交汇期的关键之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第二个重要节点。在这一重要时刻,江西农业…… 晏婷 江西农业大学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情系井冈山之——未来可期

6月29日至7月5日,江西农业大学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初阳”暑期社会实践队,开展了以“寻红色记忆,树井冈山精神”为主题的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活动。一系列的活动都围绕主题展开,活动形式…… 杨涛 江西农业大学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井冈精神:跃动的生命

为了更深地贯彻落实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积极响应团中央“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主题暑期“三下乡”活动的号召,6月29至7月5日,江西农业大学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初阳”暑期“…… 王玲鑫 吴凯月 江西农业大学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江农学子的井冈山之行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重温井冈山斗争和中央革命根据地时期毛泽东重要活动,进一步学习了解井冈山地区脱贫攻坚新成效,江西农业大学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初阳”…… 郭昊 卢小钰 江西农业大学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寻红色记忆,树井冈精神

谈及井冈山,就会想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井冈山的革命斗争为中国革命成功打下基础,铸就了“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的井冈山精神。为…… 曾兰华 郭剑辉 江西农业大学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初阳”实践队赴井冈山寻访红色革命足迹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在加强志愿服务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江西农…… 杨佩玲 吴凯月 江西农业大学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益”来义往调研团赴湘潭县民政局和县妇联进行调研

1月19日到21日,“益”来义往一世界调研团来到湖南省湘潭市湘潭县民政局和县妇联组织开展线下调研活动,县民政局和县妇联位于…

探寻“江”魂魄!江苏师范大学敬文书院青年学子感悟渡江精神的活态传承

2025年1月10日至11日,由江苏师范大学敬文书院的五名学子组成的“扬帆远航”社会实践队在南京开展了为期两天的“传承渡江精神,…

红色基地融入,开拓思政课红色新途

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让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更大效能,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曲阜师范大学忆昔启今实践队…

普通话润泽民族情——“民族之声”调研团湖南调研之旅

在祖国辽阔的疆域中,新疆以其壮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民族文化而闻名,是民族团结与文化传承的桥梁。普通话作为沟通的纽带,…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青年助力图书兴, 热血飞扬育文明

早在公元前3000年时,巴比伦的神庙中就收藏有刻在胶泥板上的各类记载。这也许是图书馆的雏形。图书馆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它教…

最新发布

理论筑梦行 | 于数字里溯源 向长征处寻根
为深入研习长征精神,赓续红色基因,近日,山东大学管理学院“红笔绘初心·声动新时代”宣讲团踏入贵阳市长征数字科技艺术馆,展开了为期一天的参观体验之旅。在现代数字科技与厚重历史文化的精妙融合间,队…
寻访非遗之光:歙县瞻淇鱼灯文化传承
2023年寒假,安徽工业大学鱼灯传薪火队赴安徽歙县瞻淇村,围绕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瞻淇鱼灯”展开社会实践。通过走访传承人、参与鱼灯制作、记录民俗活动等形式,探索传统手工艺的活态传承路径,提出“非遗+…
数字赋能非遗,青春传承文化
创新:融合传统与现代,焕发非遗活力为了让非遗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我们尝试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相结合。1月25日,我们与当地一家文创公司合作,设计了一系列以鲁锦图案为主题的文创产品,包括服饰、背包和…
“数”中拾遗:数字赋能非遗,青春传承文化
中国青年网济宁2月5日电(通讯员:仪立昕)2025年寒假,曲阜师范大学儒风新韵社会实践队以“‘数’中拾遗,寻游六艺”为主题,开展了一次意义非凡的社会实践。我们深入孔孟之乡,探寻数字化赋能非遗的创新路径…
长街换霓裳
另一位年轻村民小张则表示:“这次活动让我深刻感受到了社会实践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参与这样的活动,我们不仅能够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还能够为社会做出一份微薄的贡献。我觉得这是非常有意义…
聆听方言,触摸非遗
中华民族拥有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脉络,非物质文化遗产无疑是其中最为灵动且珍贵的部分,它彰显着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与文化基因。方言,作为地域文化传承的关键纽带,承载着一方水土的历史记忆、风土…
烈士碑前英魂永驻,颂歌声中英雄不朽 ——淮北、宿州、南京红色文化探索之旅
烈士碑前颂英烈“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在淮北这片土地上,无数英烈为实现人民幸福、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做出巨大努力,在历史上也曾取得不凡的成就。尽管籍籍无名,但并不妨碍他们的事迹依然值得歌颂,他们…
承乡音,传文脉
实践团成员分赴日照的多个村落和社区,开展深入的实地调研。调研过程中发现,日照方言与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紧密相连。例如,在日照的传统戏曲表演中,方言的运用不仅增强了表演的地域特色,还让观众产生了…
兰普快检调研团聚焦肉类安全,深入百韵通达展开访谈调研
为深入了解生鲜物流领域在肉类运输环节保障产品真实性的举措,以及快速检测技术在其中的应用可能性,2月11日,兰普快检调研团与百韵通达相关负责人围绕相关问题进行访谈。灵丘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百韵通达相关…
守乡音,谱新序
(通讯员:王浩宇)在当今时代,方言的生存环境正变得愈发严峻。普通话的广泛推广、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互联网的深度普及,使得方言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许多方言甚至面临消失的危机。然而,方言是地方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