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青岛2月4日电(通讯员 邰鑫坤)乡村,作为国家发展的根基,蕴含着无尽的潜力与希望。曲阜师范大学乡域筑梦实践团带着对乡村振兴事业的满腔热血,来到青岛市胶州市巩家庄村,致力于探寻更具成效的乡村治理与发展路径,为这片土地注入新的活力。
实践筹备阶段,团队成员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开启了深入的理论研习之旅。他们穿梭于学校图书馆的丰富藏书中,查阅各类关于乡村治理、经济发展、社会建设的学术著作与研究报告,汲取前沿理论知识。同时,利用网络资源,追踪国内外乡村发展的最新动态,分析成功案例背后的逻辑与经验。在此基础上,成员们开展了多场内部研讨交流活动,碰撞思想火花,逐渐搭建起一套融合多学科知识的乡村治理理论框架,为实践活动筑牢理论根基。
为使实践更贴合巩家庄村实际,团队精心设计了一套线上调研问卷。问卷内容涵盖村庄经济结构、文化传统、生态环境、村民生活需求等多个层面,旨在全面收集不同地区在类似乡村治理场景下的有效举措与面临的挑战。问卷发布后,得到了广泛响应,收集到的数据与案例为实践团了解巩家庄村提供了多元视角,也为后续实践计划的制定提供了详实参考。
实践团结合前期理论研究与线上调研成果,深入分析巩家庄村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脉络以及当前发展态势。他们发现,巩家庄村拥有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却尚未得到充分挖掘与利用;在产业方面,传统农业占据主导,但农业产业链条短,缺乏深加工环节。基于这些发现,实践团制定了一份详细且针对性强的实践计划,将实践过程划分为调研深入剖析、方案制定实施、效果评估反馈等多个阶段,并明确每个阶段的具体任务与预期目标,确保实践活动有条不紊地推进。
抵达巩家庄村后,实践团迅速投入工作。他们第一时间与村干部进行深度座谈,村干部们热情地分享了村庄的发展历程、现有的产业布局以及在推进乡村建设过程中遭遇的难题。从村干部的讲述中,实践团了解到村庄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虽有一定改善,但在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上仍存在较大缺口,比如缺少综合性的村民活动中心,村民们的文化娱乐活动较为匮乏。
随后,实践团成员分组深入村民家中和田间地头。在村民家中,成员们与村民围坐在一起,以拉家常的方式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收入来源以及对村庄发展的期望。在田间,成员们与劳作的村民一同劳动,在劳动过程中询问农业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农产品销售渠道等问题。通过这些深入交流,实践团发现,村民们对提升自身技能、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有着强烈需求,但由于缺乏专业培训和有效的市场信息对接,这些愿望难以实现。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实践团联合村干部、村民代表以及相关领域专家,共同召开了一系列专题研讨会。在文化发展研讨会上,大家一致认为,应充分挖掘巩家庄村的民俗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可以组织村民开展民俗文化活动,如传统手工艺制作比赛、民俗表演等,吸引游客前来体验,同时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宣传推广,提升村庄的知名度。
在产业发展研讨会上,专家建议巩家庄村延伸农业产业链,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例如,可以建设小型农产品加工厂,将当地的特色农产品加工成休闲食品、饮品等。为解决技术和资金问题,实践团提出协助村庄与相关企业、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引入先进技术和资金支持。同时,加强电商人才培养,搭建农产品电商销售平台,拓宽销售渠道。
在公共服务提升研讨会上,大家讨论决定,通过向上级政府争取资金支持、发动村民自筹等方式,筹集建设综合性村民活动中心的资金。活动中心将设置图书阅览室、文化活动室、技能培训室等功能区域,为村民提供学习、娱乐和技能提升的场所。
在实践过程中,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乡域筑梦实践团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巩家庄村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成员们分工明确,有的负责与各方沟通协调,推动合作项目落地;有的深入村民中间,开展培训和宣传工作,提高村民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有的对实践效果进行跟踪评估,及时调整优化方案。
展望未来,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乡域筑梦实践团坚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巩家庄村将在乡村治理和发展的道路上不断迈出坚实步伐。村庄的文化将得到传承与创新,产业将实现多元化发展,村民的生活品质将大幅提升,最终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愿景,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动范例。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266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