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土地上的文化,是流淌在血脉里的记忆,是刻在灵魂深处的眷恋。安徽工业大学“拾遗传统,赓续文化”实践团队展之涵、崔金豪、龚思莹于1月17、18日分别赴淮北市实验高级中学、铜陵一中、南昌市第一中学宣讲一次以弘扬家乡文化为主题的返家乡活动,李维博、陈凯文、郑强分别在山东菏泽、上海、滁州定远向同学介绍村史乡史。本次活动旨在助力家乡文化,搭建一座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桥梁,让古老的文化在年轻一代手中得以延续和发展,不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如今,他们的力量不再单薄,更多的青年返乡助力家乡文化,让家乡文化在交流中博采众长,焕发新姿。
图为展之涵在淮北市实验高级中学举办讲座,详细介绍淮北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祝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家乡的优秀文化! 展之涵 供图
图为展之涵在淮北市实验高级中学向同学讲述淮北名胜古迹,“相山公园”,“龙脊山”等。 展之涵 供图
淮北市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地域文化。近年来,淮北市通过多种方式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例如举办非遗戏曲演出周、文化节等活动。淮北市实验中学也积极响应这一号召,通过校园文化活动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展之涵在活动中为同学们举办了一场主题讲座,详细介绍了淮北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她讲述了淮北的古乐传奇,如“高山流水”“广陵散”和“梅花三弄”,这些名曲都与淮北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活动中还设置了非遗展示环节,现场展示剪纸、面塑等传统技艺。
图为崔金豪于铜陵一中介绍铜陵文化。 崔金豪 供图
崔金豪于铜陵一中详细讲解铜陵作为“古铜都”的历史渊源,包括青铜文化,古代采冶技术以及诗词歌赋,活动现场还设置互动环节,同学们可以亲自体验铜陵的传统手艺,如竹编,剪纸等。
图为崔金豪与铜陵一中为同学展示枞阳县渡江战役中线指挥部旧址图片。 崔金豪 供图
此次宣传活动不仅让同学们对铜陵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激发了他们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学校希望通过此类活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播撒到每一位同学的心中。
图为李维博赴山东菏泽为同学们宣传水浒文化,活动现场设置水浒文化体验区,带领同学近距离体验水浒文化的魅力。 李维博 供图
菏泽市是《水浒传》故事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水浒文化资源,包括水浒好汉城、宋江武校等著名景点。近年来,菏泽市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积极推动水浒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李维博为同学们详细讲解了《水浒传》的成书背景、主要人物以及水浒文化在菏泽的传承与发展文化,活动现场设置了水浒文化体验区,同学们可以参与剪纸、面塑等传统手工艺活动,感受水浒文化的魅力。
图为李维博讲述水浒文化的故事,与同学进行互动交流,解答同学们的问题。 李维博 供图
图为陈凯文赴上海带领同学前往上海世博会博物馆介绍彩绘釉面陶瓷碗。 陈凯文 供图
来到上海世博会博物馆的第一站,彩绘釉面陶瓷碗,由休·特纳在1908年制造,现存于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这个碗将自然和花园的图案带到了制作者的家中。休·特纳是一名建筑师和园林设计师,也是莫里斯1877年创立的古建筑保护协会的首任秘书,他的设计受到莫里斯和沃塞的影响。而他所设计的这个碗奠定了西方工艺的美术基础,也为西方工艺美术运动起到了先驱作用,同时也起了里程碑的作用,推动了西方工艺美术运动的发展。这突出了我家乡文化的包容性,这位伟大的制作者也为中国瓷器后期发展起启迪作用。
图为陈凯文在上海世博会博物馆向同学们介绍道光款青花加红龙纹瓷盘,讲解其工艺与文化价值。 陈凯文 供图
下一站,道光款青花加红龙纹瓷盘,这作品充分的体现了制作者当时文化改革的多样性和包容性,突出了当时文化革命的繁荣。同时这作品为我家乡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打下了坚实的美学基础,也为后人增添了多样性色彩。
图为郑强在滁州市定远县炉桥镇河头村举办了一场村史宣传活动,向同学介绍河头村村史。 郑强 供图
图为郑强在滁州市定远县炉桥镇河头村向同学们介绍了民国时期的洗浴传统。他详细讲解了民国时期城市澡堂的兴起以及洗浴文化如何成为当时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郑强 供图
图为龚思莹在南昌市第一中学向同学介绍南昌文化。 龚思莹 供图
图为龚思莹于南昌市第一中学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南昌文化,讲解了南昌的历史渊源、红色文化以及民俗特色,如滕王阁、八一起义纪念馆等。 龚思莹 供图
龚思莹向同学们详细讲解了南昌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底蕴,包括滕王阁、八大山人纪念馆等文化地标,以及南昌采茶戏、绳金塔庙会等传统民俗,南昌作为“八一南昌起义”的发生地,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起点。龚思莹通过讲述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介绍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新四军军部旧址等红色地标,强调红色文化蕴含的革命精神和历史价值。同学们深受鼓舞,纷纷表示要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
安徽工业大学的学子们完成了“拾遗传统,赓续文化”实践团队的使命,他们通过宣传和传承,不仅让更多人了解家乡的特色文化,也激发了大家对家乡的自豪感和归属感。未来,更多的青年将继续努力,让家乡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成为推动家乡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208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