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环保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垃圾分类成为衡量社区文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1月23日,曲阜师范大学法学院“绿韵分类先锋”实践队成员踏入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银河公园,就社区垃圾分类现状及法治建设情况展开细致调研,揭示出其中存在的系列问题,并为完善垃圾分类法治体系提供基层视角。
踏入银河公园,绿意盎然、景色宜人,垃圾分类设施有序分布于各主干道、休息区及景点周边。实践队队员观察到,每隔一段距离,便能看到一组分类垃圾桶,桶身上还印有简洁明了的标识,方便游客识别投放。据公园管理处介绍,为满足游客需求、保障分类效果,前期已依据人流量、区域功能等因素对垃圾桶布局进行了科学规划,确保游客在产生垃圾时能便捷找到对应投放点。
实践队队员随机采访了多位群众,询问他们对垃圾分类的知晓与参与情况。多数年轻人表示熟悉分类知识,“出门扔垃圾前都会简单分下类,像饮料瓶、纸张肯定是可回收,吃剩的食物就放厨余,这算基本常识了。”一位带着孩子的家长说道,她还提到平时会借此教育孩子环保理念,让孩子亲手参与垃圾分类。然而,部分老年人则略显困惑,“有时候不太清楚,感觉差不多就扔了,眼睛不好,那些小字标识也看不太清。”这反映出年龄差异导致的分类意识与知识掌握程度不均问题。
然而,在热闹的儿童游乐区,情况却略显复杂。不少孩子吃完零食后,随手将包装袋丢弃,一旁陪同的家长并未及时纠正,部分垃圾混扔在普通垃圾桶内。“孩子玩起来顾不上,有时候也没太在意分类的事儿。”一位年轻妈妈略带歉意地说。这反映出,尽管宣传已到位,但在实际场景应用中,仍需强化市民尤其是带娃群体的分类意识,将分类习惯融入日常游玩细节。
为直观了解垃圾分类准确率,实践队队员与公园保洁人员一同巡查。在一处垃圾桶旁,保洁员无奈地翻开刚清理的垃圾袋,“你看,这袋里啥都有,饮料瓶混着果皮,还有用过的电池,本应分开的垃圾都搅一块儿,后面处理起来麻烦。”经清洁人员介绍,了解到尽管每天多次巡检、清理,仍有大量未正确分类垃圾,尤其在节假日,垃圾量剧增,分类乱象更突出。公园管理方虽安排志愿者引导,但难以做到全方位、不间断监督,致使部分分类设施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通过此次小范围调研,实践队队员深刻认识到公园垃圾分类工作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实践队后续也将会对本次公园调研进行整理分析,为基层垃圾分类贡献青春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1988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