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六尺风范,鉴礼让之风中国青年网六安1月20日电(通讯员 胡靖怡)“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在安徽省桐城市市区,有一条长约百余米、宽仅两米的窄巷——六尺巷。此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安徽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红色文化实践队来到了安徽省桐城市的著名历史文化景点——六尺巷,开展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文化探寻活动,旨在感受传统美德的魅力,汲取其中的精神养分。 六尺巷,这条充满韵味的古老小巷,静静地诉说着清朝康熙年间的一段佳话。据悉当时,桐城人张英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其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地问题上发生争执,互不相让。张英收到家书后,回诗一首:“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阅罢,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主动让出三尺房基地,“六尺巷”由此得名。这段故事不仅彰显了张英的豁达胸怀,更成为了邻里和睦、相互礼让的典范,流传至今。图为实践人员与六尺巷铭牌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胡靖怡供图
实践队员怀着崇敬的心情,抵达六尺巷,漫步其中。脚下的青石板路古朴厚重,仿佛在默默见证着岁月的变迁和这段千古佳话。巷口的牌坊巍峨耸立,上面刻着“礼让”二字,刚劲有力,吸引着众人纷纷驻足拍照留念。实践队员们认真聆听着导游对六尺巷历史典故的详细讲解,时而低声交流,时而发出由衷的赞叹。 图为六尺巷“礼让”牌坊。中国青年网通讯员胡靖怡供图。实践队员还一同参观了巷内的“懿德流芳”景点以及张廷玉的生平事迹展览。通过一幅幅珍贵的历史图片、一件件详实的文献资料,深入了解了张廷玉的为官之道和为人处世的智慧。2024年10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安徽时讲到:“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为基层治理提供了新时代做好群众工作、化解矛盾纠纷的新思路。从当地法庭运用六尺巷典故劝导人,到逐步提炼“听、辩、劝、借、让、和”六字法的“六尺巷调解工作法”,再到全市将“和”“让”精神扩展至基层治理领域、形成“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 2023年,“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被写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入选全国“枫桥式工作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是六尺巷文化的传承与庚续,更是六尺巷文化的转化与发展。许多成员表示,这次参观让他们对“礼让”这一传统美德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在当今社会,这种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图为张廷玉生平介绍。中国青年网通讯员胡靖怡供图。此次实践活动的六尺巷之行,不仅是一次对历史文化的探寻,更是一次对心灵的洗礼。实践队员表示,将把在六尺巷中感受学习到的“礼让”精神带回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以更加包容、谦逊的态度对待他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让“礼让”之风吹遍每一个角落。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1937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