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实践团成员向老人教授手机实用知识 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姜泽阳 摄
图为实践团成员带领老人亲身实践所授知识 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王溪溪 摄
(通讯员姜泽阳) 在当今数字化飞速发展的时代,智能技术如同一把双刃剑,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却也在老年人面前筑起了一道无形的“数字鸿沟”。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支付、难以操作线上挂号、无法熟练视频通话……这些数字时代的日常操作,成为了许多老年人生活中的“拦路虎”。为了帮助老年人融入数字生活,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颐养智汇”实践团分别在山东省、山西省、河南省、贵州省等地积极开展了以“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为主题的一系列实践活动,希望用实际行动为他们架起跨越数字鸿沟的桥梁。
实践活动开展前,我们团队的成员通过问卷调查、社区走访和访谈等方式,对老年人的数字使用情况和需求进行了深入调研。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共收集了100份有效问卷,结果显示超过80%的老年人表示在使用智能手机等数字设备时存在困难,其中最常见的问题包括不会使用社交软件与家人朋友联系、不熟悉线上购物流程以及对电子支付的安全性存在担忧。
在社区走访和访谈中,我们与许多老年人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张大爷已经七十多岁了,子女都在外地工作,他很想通过视频通话与孙辈们多亲近亲近,但每次操作手机视频通话都让他焦头烂额。李奶奶患有高血压,需要定期去医院复查,然而线上挂号的复杂流程让她常常错过号源,只能一大早去医院排队,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这些真实的故事让我们深刻认识到老年人在数字时代面临的困境,也更加坚定了我们帮助他们的决心。
基于前期调研的结果,我们在社区活动中心开设了专门的数字素养培训课程。课程内容从基础的智能手机操作开始,如开关机、音量调节、屏幕解锁等,逐步深入到常用软件的使用,如微信、支付宝、美团等。为了让老年人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我们采用了“一对一”和“手把手”的教学方式,耐心地为每一位老人解答疑问。在微信教学环节,我们不仅教会老年人如何添加好友、发送文字和语音消息,还重点讲解了视频通话的操作方法。王奶奶在学习后,激动地说:“这下好了,我能随时看到孙子孙女了,他们也不用总担心我不会操作手机了。”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我们还会在每次课程结束后布置一些简单的作业,如让老年人给家人发一条微信消息或者进行一次视频通话,并在下次课程中进行检查和指导。考虑到老年人记忆力相对较差,可能会忘记课堂上学到的内容,我们精心制作了数字使用指南手册。手册内容图文并茂,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图片详细介绍了各种数字设备和软件的操作步骤。例如,在介绍支付宝付款时,我们不仅绘制了每一步的操作截图,还配上了简单易懂的文字说明,如“点击屏幕下方的‘付钱’按钮,将出现的付款码展示给商家扫码即可完成支付”。我们将手册发放到每一位参与培训的老人手中,并在手册上留下了我们的联系方式,方便他们在遇到问题时随时咨询。许多老人表示,这本手册就像他们的“数字生活小助手”,遇到不会的操作随时拿出来看一看,就能解决问题。除了培训课程和指南手册,我们还在社区设立了数字服务点,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的数字技术支持。服务点的志愿者们每天定时值班,帮助老年人解决在使用数字设备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无论是手机突然死机、网络连接不上,还是忘记了软件的登录密码,志愿者们都会耐心地帮助他们排查问题并解决。同时,我们还与社区周边的商家合作,推动线下服务的数字化转型。比如,我们协助社区附近的超市开通了老年顾客优先支付通道,并安排工作人员在现场指导老年人使用电子支付;与社区医院合作,为老年人提供线下协助挂号服务,同时帮助他们了解线上挂号的流程和方法,逐步引导他们适应数字化就医方式。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们的实践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参与培训的老年人在数字素养方面有了明显的提升,他们不仅能够熟练使用智能手机进行日常沟通和生活服务,还逐渐对数字生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许多老人开始主动探索更多的数字应用,如观看在线视频、学习线上课程等。
在社区中,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能够自信地使用数字设备,与家人朋友保持密切联系,便捷地享受各种生活服务。他们脸上洋溢的笑容和对我们的认可,让我们感到无比欣慰和自豪。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支持,更是一种关爱和陪伴。每一位老人都曾经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过贡献,在数字时代,他们不应该被遗忘。
我们也意识到,跨越数字鸿沟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家庭都应该承担起各自的责任,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未来,我们将继续关注老年人的数字需求,不断探索创新的服务方式和方法,用实际行动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在数字时代感受到温暖和关怀,让他们的生活因数字技术而更加精彩。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1937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