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时任河南省委领导的刘名榜回到家乡新县郭家河乡,面对老部下之女张爱华,感慨万分地指出后山红军洞的重要性,并嘱托她守护好这些革命遗迹。张爱华欣然应允,这一承诺便成为她一生坚守的使命。
张爱华夫妇经过多年努力,找到了约40个红军洞。她们对每一个红军洞都了如指掌,经常往返崎岖山路查看,确保红军洞的安全与完整。据统计,50多年来,张爱华夫妇走过的山路相当于两个长征的路程。
面对商人的开矿计划、卖山行为等可能对红军洞造成破坏的威胁,张爱华坚决反对,甚至不惜以身体阻挡挖土机、钻探机等设备进入。她的坚持最终保护了这些珍贵的革命遗迹.多年来积极收集红军遗物,如吴焕先的怀表、刘名榜的碗等,并上交给文物部门。这些文物部分陈列在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纪念馆和河南省国防教育基地展馆。
张爱华不仅自己守护红军洞,还积极向外界宣传红色文化。她经常到中小学校、大别山干部学院等地讲述红军故事,弘扬大别山精神。
她成立了英雄山党支部,与其他红军后代和革命烈士家属一起研究和弘扬大别山精神,奔走各地宣讲红色故事。
张爱华因其卓越的贡献获得了多项荣誉,这些荣誉不仅是对她个人努力的肯定,也是对她坚守承诺、传承红色基因精神的赞扬。当问到什么支持她驻守红军洞那么多年,她回答说:“革命前辈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在敌人面前坚韧不屈,连命都不要,他们的那种革命精神值得我学习给了我正能量;我的父母就是老红军,父母临终前跟我说‘我是党养大的,永远要听党话,跟党走;在任何情况下,要坚持真理,在社会上踏踏实实做事,干干净净做人。“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入党时面对党旗高举拳头,向党旗宣誓,我要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
尽管年事已高,但张爱华表示只要身体允许,她会一直坚守在守护红军洞的第一线。她认为保护好革命文物、传承好红色基因是她的责任和使命。
她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并传承红色文化,特别是年轻一代。更期待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故事激励更多人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讯员 邱雨新 林心怡)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张爱华过程记录。林心怡 供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1203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