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江苏理工学院教育学院“丝缕传情”实践团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前往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围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台发绣,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宣传与传承活动,旨在提升社会公众对东台发绣这项非遗文化的认知与保护意识。
图为“丝缕传情”实践团成员与陈伯余大师合影。陆心婉供图
深入调研,摸清非遗“家底”
实践团成员们兵分两路,一方面于7月13日下午,走进东台市的大街小巷,通过面对面访谈、填写问卷调查的形式,深入了解当地居民对家乡非遗发绣的认知程度与情感联结;另一方面,早早利用网络平台发起大众问卷调查,广泛收集社会各界对东台发绣文化的认知反馈与建议。此次调研不仅为团队后续工作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持,也直观展现了发绣艺术在当代社会中的生存现状与潜力。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东台市街边访问调查。朱芷露供图
探访大师,聆听匠心独运
7月14日,实践团成员前往东台市嘉丽发绣艺术馆,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探访之旅。这里,每一缕光线都似乎被赋予了生命,轻轻拂过那些细腻入微、巧夺天工的发绣作品上,让人不禁屏息凝视。发丝,这看似柔弱的材质,在匠人的指尖下,化作了山川湖海、花鸟鱼虫,每一针一线,都是时间的低语,心血的凝华。
成员们不仅欣赏了精美绝伦的发绣作品,更有幸拜访了国家级非遗发绣文化物质传承人陈伯余老先生。与陈伯余老先生的对话,如同漫步在历史长廊,谈及恩师顾青蛟先生时,那份敬仰与感激溢于言表。他不仅是技艺的传承者,更是文化的守护者,用饱含深情的语言,为我们勾勒出发绣艺术从辉煌到低谷,再到坚守与希望的轨迹。面对技艺传承的困境,他的眼中虽有忧虑,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期许,那份“只要有人愿意学,我便倾囊相授”的坚定,让我们深受感动,仿佛看到了希望之花在暗处悄然绽放。
图为实践团成员拜访国家级非遗发绣传承人陈伯余老先生。陆心婉供图
社区宣讲,传递文化火把
7月26日和8月5日,带着这份传承的使命感,实践团分别在东台镇八灶社会服务中心和泰州姜堰天目社区公益暑托班进行了非遗发绣宣讲活动,为那里的孩子们带去了一场关于东台发绣的奇妙之旅。宣讲中,实践团成员的话语里充满了温柔与期待,在孩子们的心田播撒下一颗颗梦想的种子,轻声告诉他们:“东台发绣,这位古老而神秘的朋友,很高兴能与你们相遇,愿你们记住这份美好,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能再次以发绣为媒,共续前缘。”
图为实践团开展非遗发绣宣讲活动。朱芷露供图
家乡传递,共筑文化桥梁
8月上旬,实践团成员们对东台发绣的热爱与探索愈发热烈,并将这份对非遗文化的热爱带回了各自的家乡。经过一番深入研究,成员们精心制作了传单,这不仅是发绣发展历程的缩影,更是匠人精神的颂歌。他们利用假期时间,在街头巷尾发放宣传单页,向家乡人民介绍东台发绣的独特魅力与保护现状,呼吁更多人关注并参与到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中来。这一举措不仅加深了成员们对非遗文化的理解与认同,也搭建起了一座连接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桥梁,共同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家乡兴化市街边宣传。朱芷露供图
“丝缕传情”实践团的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对非遗文化的深入探索与宣传,更是一次青年学子以实际行动践行文化自信、助力文化传承的生动实践。未来,他们将继续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通讯员吕林静 朱芷露)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0661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