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七月,安徽工业大学计222班一行深入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溪河镇的小岗村,这个被誉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的地方,展开了一次全面的调研活动。小岗村,以其40多年前那场轰动全国的“大包干”改革而闻名遐迩,如今已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目光。
一、历史的回响:改革的起点
小岗村地处江淮分水岭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深厚的文化底蕴。1978年,面对极端贫困和饥饿,小岗村的18位农民勇敢地按下了红手印,签下了“分田到户”的契约,每个人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开启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先河。这一壮举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而且也为中国农村改革铺平了道路。
二、现状的辉煌:改革的硕果
调研中,记者发现小岗村已今非昔比。一排排整齐的现代建筑矗立在田野旁,村道两旁绿树成荫,商铺林立,热闹非凡。据村干部介绍,近年来,小岗村在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和旅游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全村通过全域高标农田治理,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和高效农业,同时依托小岗产业园,壮大了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此外,小岗村还致力于打造5A级景区,并建立了国家级培训教育基地和农村电商平台,形成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良好格局。
三、精神的传承:“沈浩”精神的永恒
在小岗村的发展历程中, “沈浩”精神成为了激励后人不断前行的宝贵财富。沈浩同志在小岗村工作的六年里,没有节假日,没有星期天,每一年春节都忙到大年三十才回家,年初三又回去家家拜年。他让村民家家户户都住上了好房子,而自己的屋子里却啥都没有。这种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以及不辞劳苦、坚持工作的态度,充分体现了勤奋敬业、艰苦奋斗的精神。沈浩同志在小岗村的六年里,几乎把全部精力和时间都放在了小岗村的发展上。他没有时间照顾90多岁老母亲,也不能为爱人分担家庭担子,更没有时间辅导女儿的学习。但他却无怨无悔地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力量和智慧,他不是一个合格的儿子,不是一个尽责的父亲,但他是一个为人民付出一切的伟大人物,拥有着无私奉献的精神。这种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人。沈浩同志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始终保持着锐意进取、百折不挠的精神风貌。沈浩同志具有出色的群众工作能力。他能够深入基层、了解民情、倾听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他专走寒门、解极贫于倒悬;他怜老惜孤、视长者为至亲。他通过团结农民、带领百姓共同致富的方式,使小岗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的这种群众工作能力不仅赢得了小岗村民的信任和支持,也为中国农村干部树立了榜样。
四、改革的记忆:当年农家的留存
当年农家留存的意义深远且重大,它真实的记录了农村改革的历程,小岗村当年农家作为“大包干”运动的发源地,完整保留了小岗村在改革发展过程中所留下的环境,使人们能够完整了解小岗村改革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历程。这是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的真实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通过保存当年农家的建筑、生活用具等实物,再现了20世纪60至80年代的生产、生活场景,为后人提供了生动的历史教育材料。这种直观的教育方式有助于传承和弘扬“大包干”精神和沈浩精神,激励后人继续探索农村发展的新道路。
五、薪火的相传:学子们的传承
安徽工业大学的学子们在暑假中拜访了这个充满着活力的传说之地,虽然天气有异,但是阻止不了他们用自己的双脚丈量小岗,正如小岗村的村民们敢为天下先,不顾艰难险阻,创造了这一片沃土。学生们是新时代的接力者,是历史的传承者,接下来的时代将由莘莘学子续写属于中国的传奇之书。
结语:
小岗村的调研之旅让安徽工业大学的学子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农村改革的伟大力量和蓬勃生机。这个曾经贫困落后的小村庄,如今已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无限活力。我们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小岗村将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成为中国农村改革和乡村振兴的璀璨明珠!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团队:重温小岗精神,赋能乡村振兴暑期实践团队】
【责任编辑:计222孟毅】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0237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