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小岗村调研:见证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的蜕变与崛起

来源: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作者:孟毅

导语

七月,安徽工业大学计222班一行深入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溪河镇的小岗村,这个被誉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的地方,展开了一次全面的调研活动。小岗村,以其40多年前那场轰动全国的“大包干”改革而闻名遐迩,如今已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目光。

一、历史的回响:改革的起点

小岗村地处江淮分水岭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深厚的文化底蕴。1978年,面对极端贫困和饥饿,小岗村的18位农民勇敢地按下了红手印,签下了“分田到户”的契约,每个人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开启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先河。这一壮举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而且也为中国农村改革铺平了道路。

二、现状的辉煌:改革的硕果

调研中,记者发现小岗村已今非昔比。一排排整齐的现代建筑矗立在田野旁,村道两旁绿树成荫,商铺林立,热闹非凡。据村干部介绍,近年来,小岗村在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和旅游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全村通过全域高标农田治理,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和高效农业,同时依托小岗产业园,壮大了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此外,小岗村还致力于打造5A级景区,并建立了国家级培训教育基地和农村电商平台,形成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良好格局。

三、精神的传承:“沈浩”精神的永恒

在小岗村的发展历程中, “沈浩”精神成为了激励后人不断前行的宝贵财富。沈浩同志在小岗村工作的六年里,没有节假日,没有星期天,每一年春节都忙到大年三十才回家,年初三又回去家家拜年。他让村民家家户户都住上了好房子,而自己的屋子里却啥都没有。这种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以及不辞劳苦、坚持工作的态度,充分体现了勤奋敬业、艰苦奋斗的精神。沈浩同志在小岗村的六年里,几乎把全部精力和时间都放在了小岗村的发展上。他没有时间照顾90多岁老母亲,也不能为爱人分担家庭担子,更没有时间辅导女儿的学习。但他却无怨无悔地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力量和智慧,他不是一个合格的儿子,不是一个尽责的父亲,但他是一个为人民付出一切的伟大人物,拥有着无私奉献的精神。这种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人。沈浩同志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始终保持着锐意进取、百折不挠的精神风貌。沈浩同志具有出色的群众工作能力。他能够深入基层、了解民情、倾听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他专走寒门、解极贫于倒悬;他怜老惜孤、视长者为至亲。他通过团结农民、带领百姓共同致富的方式,使小岗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的这种群众工作能力不仅赢得了小岗村民的信任和支持,也为中国农村干部树立了榜样。

四、改革的记忆:当年农家的留存

当年农家留存的意义深远且重大,它真实的记录了农村改革的历程,小岗村当年农家作为“大包干”运动的发源地,完整保留了小岗村在改革发展过程中所留下的环境,使人们能够完整了解小岗村改革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历程。这是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的真实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通过保存当年农家的建筑、生活用具等实物,再现了20世纪60至80年代的生产、生活场景,为后人提供了生动的历史教育材料。这种直观的教育方式有助于传承和弘扬“大包干”精神和沈浩精神,激励后人继续探索农村发展的新道路。

、薪火的相传:学子们的传承

安徽工业大学的学子们在暑假中拜访了这个充满着活力的传说之地,虽然天气有异,但是阻止不了他们用自己的双脚丈量小岗,正如小岗村的村民们敢为天下先,不顾艰难险阻,创造了这一片沃土。学生们是新时代的接力者,是历史的传承者,接下来的时代将由莘莘学子续写属于中国的传奇之书。

结语

小岗村的调研之旅让安徽工业大学的学子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农村改革的伟大力量和蓬勃生机。这个曾经贫困落后的小村庄,如今已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无限活力。我们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小岗村将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成为中国农村改革和乡村振兴的璀璨明珠!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团队:重温小岗精神,赋能乡村振兴暑期实践团队】

【责任编辑:计222孟毅】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0237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邂逅齐鲁感悟

通过今日网上学习党史的活动,我们充分认识到要坚持和坚信党的领导,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在毛泽东同志的带领下,各族人民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的独立和人…… 高延辰 烟台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查看全文 >>

实践感言物电学院刘松涛

为纪念解放济南70周年,追忆革命先烈,继续发扬革命先烈不畏艰难,吃苦耐劳和勇于奉献的精神,激励党员干部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邂逅红色齐鲁”社会实践队参观了济南战役纪念馆,开展…… 高延辰 烟台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传承遵义火种,守护童心梦想——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护理学院开展遵义会议

3月19日上午,中国南丁格尔志愿护理服务总队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护理学院志愿护理服务队走进苏州市社会福利总院儿童福利中心,…

茂秦讲坛第十九期:郝润华教授谈《凉州词》“黄河远上”文本的文献学解读

2025年4月8日,受文学院邀请,西北大学文学院教授、古典文献研究所所长郝润华教授在c125举办题为《凉州词》“黄河远上”文本的…

新乡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团委学生会召开第四周例会

为强化学生安全意识,促进学生干部间的沟通与协作,外国语学院团委学生会于4月8日中午12:00在教学楼1-110教学室和树人楼225教室…

新乡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商英教研室召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研会议

为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外国语学院商务英语教研室于4月3日在教学楼2-402办公室…

垃圾分类新知探索 泉城路街道的绿色之旅

3月27日,山东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23级自动化一班垃圾分类计划实践团队带着对环保的热情,来到了济南市历下区泉城路街道,…

最新发布

人科学子三下乡:传统竹编蕴妙理,匠心古韵光芒熠
为了深入了解竹编文化,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童印酉绘,陶韵筑梦”实践团于2024年7月14日前往重庆市酉阳县龙潭古镇进行了深入了解。图为团队成员与手工艺人交流竹编文化。李雨晨供图通过与当地手工艺人的交流,…
人科学子在行动:廉韵党史映青春,共筑梦魂洁如冰
为深入了解党的光辉历程,树立廉洁自律的价值观,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童印酉绘,陶韵筑梦”实践团于2024年7月11日前往酉阳廉政教育中心,通过实地调研、参观学习和老党员采访,将廉洁文化融入青年学子的精神血…
品自然之美,绘树叶之画
志愿者引导着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像狮子的梧桐叶,像尾巴的谷莠子,像水滴的香樟叶,像小船的竹叶……一片片落叶与花草在想象的海洋中有了新的生命力。孩子们书桌山谷开的一张张画纸,就像是为孩子们的心…
人科三下乡进行时:探访党史廉政殿堂,携手青春力量,共绘廉洁梦想蓝图
酉阳7月14号电(通讯员王千娆何曼方乐乐)为深入了解党的光辉历程,树立廉洁自律的价值观,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童印酉绘,陶韵筑梦”实践团于2024年7月11日前往酉阳廉政教育中心,通过实地调研、参观学习和老党…
仙居无骨花灯:方荷玉携赤诚传承非遗,光影点亮文化之光
7月26日,宁波大学风华伴学志愿服务队满怀对传统文化的敬仰,踏入了非遗传承人方荷玉老师的工作室,进行了意义深远的访谈。在这里,纸与光不再是简单的材料,而是化身为传承着千年文化与美学的艺术珍品。方荷…
落叶青草间,童真灵动现
今年暑假,我跟随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红船行”志愿服务队来到了咸宁市赤壁市中火浦镇中学,在这里开展为期两周的“七彩假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此行我们化作“行走的红色百科全书”,以传递红…
人科三下乡进行时:推广急救技能,加固安全防线,守护每一份安心
酉阳7月18号电(通讯员彭丽燕何曼方乐乐)为提高当地居民的急救意识,深刻认识到急救知识在关键时刻的重要性,也为后续开展“会急救知识”技能课堂做好铺垫,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童印酉阳,陶韵筑梦”实践团于…
人科学子在行动:踏寻红韵清风路,酉阳廉政教育展担当
为深入理解党风廉政建设的深刻内涵,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童印酉绘,陶韵筑梦”实践团于7月14日走进酉阳廉政教育中心开展了“红韵清风,廉洁酉阳”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地调研、参观学习和老党员采访,将…
人科三下乡进行时:岁月如歌,青春共舞,编织人生精彩篇章
酉阳7月17号电(通讯员彭丽燕何曼方乐乐)为了通过文化交流与互动,深入基层、贴近群众,丰富当地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城乡之间的相互理解与融合,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童印酉阳,陶韵筑梦”实践团于7月14日…
湖北学子三下乡:甜柿助力,振兴在望
(通讯员王元薇)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湖北学子以实际行动响应号召,积极投身“三下乡”社会实践。近日,一场以甜柿产业为核心的项目在湖北錾字石村成功启动,旨在助力乡村经济振兴。7月5日,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