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织梦非遗,守护大庄绢花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作者:“遇见非遗经典,

为传承千年工艺,弘扬东方美学,2024年7月13日,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溯历史之源,寻非遗经典”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曲阜市大庄村,拜访了“大庄绢花”省级非遗传承人张祥冬老师。

绢花,也叫京花儿,起源于明朝,在我国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它以真丝为原料,经过复杂的工艺流程制成。每一朵绢花都栩栩如生,仿佛带着历史的温度和匠人的心血。然而,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传统手工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庄绢花的传承与发展,成为了当地政府和文化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在实践活动中,实践队成员们有幸采访了大庄绢花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张祥冬先生。张祥冬先生虽年事已高,但精神矍铄,对大庄绢花的热爱从未减退。张老先生讲到:“明朝时期,严氏的孙女嫁给了孔子的第64代孙、衍圣公孔尚贤之后,在曲阜城西大庄的东北角购置了百亩土地,设立花户专门养花,以供孔府装饰及夫人小姐佩戴之用。当时,大庄有200多户人家,每家每户都从事花卉制作。后来,受皇宫陈设及宫女冠戴装饰的影响,孔府又派人前往北京学习技艺,逐渐发展出了特色的大庄绢花工艺”。

除了讲述大庄绢花的历史文化,张老先生更是热情地教授实践队员们大庄绢花地制作工艺并邀请实践队员们积极尝试。在张祥冬老先生的指导下,实践队成员们开始了他们的大庄绢花制作体验。张老先生热情地为他们演示了每一步制作过程,从选材、漂染到精细的手工制作,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他的手法熟练而优雅,仿佛在讲述一个关于美的故事。实践队成员们聚精会神地观看着,他们的眼睛跟随着张老先生的动作,记录下每一个重要的步骤。当张老先生邀请他们亲自动手时,他们兴奋地围了上去,每个人都迫不及待地想要尝试。张老先生耐心地指导他们如何挑选合适的样纸,如何调配颜色,如何制作花瓣和叶子。在他的悉心教导下,实践队成员们逐渐掌握了制作大庄绢花的基本技巧。他们小心翼翼地操作着,生怕出错。张老先生则在一旁鼓励着他们,让他们放心大胆地尝试。当一朵朵栩栩如生的大庄绢花在他们手中诞生时,他们欢呼起来,仿佛赢得了某种胜利。他们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也体验到了传统手工艺的魅力。张祥冬老先生看着他们满意的笑容,心中充满了欣慰。

除了讲述大庄绢花的历史和制作工艺,张祥冬先生还向实践队成员们分享了自己的人生经历。他曾是一位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红军战士,战争的硝烟让他深刻体会到了生命的脆弱和珍贵。战争胜利后,他回到家乡,决定为家乡做点什么。“当时,我想到了大庄绢花这门传统手工艺。那个时候大庄绢花无人问津,年轻一代的青年纷纷走出村子外出务工,我认为,如果能够将这门技艺发扬光大,不仅可以为家乡创造经济收益,还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大庄绢花。”张祥冬先生回忆道。

在张祥冬先生的不懈努力下,以及他的作品质量上乘、工艺精湛,很快就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他的名声传遍了整个曲阜市,文旅部门也多次邀请他去参加活动讲授非遗经典,更有多所学校来到张老先生的大壮绢花工作室学习和感受非遗文化。随着大庄绢花知名度的提高,张祥冬先生开始思考如何将这门技艺传承下去。他深知,单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将大庄绢花发扬光大的。于是,他结合现代审美和市场需求,设计出了更加符合现代人口味的大庄绢花产品,如他将大庄绢花原来本应是丝绸的原材料替换为价格跟为亲民的宣纸,这样让更多的大众人民可以消费得起,从而将这项非遗文化传播出去。

在实践活动中,实践队成员们有幸亲眼见证了张祥冬先生制作大庄绢花的过程。他们仔细观察了每一个细节,从选材、漂染到精细的手工制作,每一步都让他们叹为观止。在制作过程中,张祥冬先生不时地向实践队成员们传授制作技巧和经验,让他们对大庄绢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除了观看制作过程,实践队成员们还亲自尝试制作了大庄绢花。在张祥冬先生的耐心指导下,他们学会了如何挑选合适的样纸、如何调配颜色、如何制作花瓣和叶子等。虽然他们的作品还不够完美,但这段经历让他们深刻体会到了制作大庄绢花的艰辛和乐趣。在实践活动的最后阶段,张祥冬先生将实践队员们亲手做的大庄绢花作为纪念品送给了实践队员们,以期望他们可以助力大庄绢花的传承和发展。他表示:“你们这些年轻人是大庄绢花未来的希望,我相信在他们的努力下,大庄绢花一定能够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让实践队成员们深入了解了大庄绢花的历史和制作工艺,也让他们深刻感受到了张祥冬先生对大庄绢花的热爱和执着。他们纷纷表示,将继续关注和支持大庄绢花的传承与发展,为这门古老艺术的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大庄村的实践活动虽然结束了,但大庄绢花的传承之路却仍然漫长。在张祥冬先生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大庄绢花这朵东方之花将会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为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0147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追寻水浒遗风,感受剪纸魅力 ——拾遗社会实践队前往水浒好汉城学习郓城剪

为弘扬身边的非遗文化,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亲身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2023年8月7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拾遗”社会实践队队员来到了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水浒好汉城,前……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传承神农文化,传颂中医神话 ——拾遗社会实践队拜访梁氏骨科传承人

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维护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促进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创新,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2023年7月22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拾遗”社会实践队员来到了山东省泰……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有色同寒冰,无物隔纤尘 ——拾遗社会实践队赴中国陶瓷琉璃馆

立足非遗技艺传承,为了展示传统生产场景、深入了解与保护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技艺。2023年7月22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拾遗”社会实践队来到了中……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巧匠细雕琢,陈木焕新生 ——拾遗社会实践队寻访张氏木雕

为深入了解身边的非遗文化,亲身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相结合的发展模式,7月20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拾遗”社会实践队队员来到了宁津县张大庄镇……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醋香飘深巷,技艺传千年 ——拾遗社会实践队参观王家园子醋工坊

为了深入了解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性、代表性和历史价值,更好的传承和保护珍贵的非遗文化,7月15日,拾遗社会实践队队员来到了宁津县长官镇,参观并学习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王家园子……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多彩非遗文化,感受面塑魅力 ——拾遗社会实践队拜访曹州面人传承人

为弘扬非遗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焕发文明实践活力,2023年7月11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拾遗社会实践队前往曹州古城拜访曹州面人传承人进行交流学习。2008年6月7日,曹州面人经中华人民共……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纸与刃的相遇 ——拾遗社会实践队采访剪纸传承人

“手中剪纸生万物,工巧殊胜尽风华”。为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中国传统文化,2023年7月2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社会实践队来到了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通过肥城市文化馆的介绍,……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莒县过门笺——拾遗社会实践队赴莒县古城

023年7月5日上午,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拾遗”实践队王子杰、刘欣玥于莒县古城“剪纸物语”工作室参观学习。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莒县过门笺的传承历程,同时有幸体验了过门笺的制作……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繁樱似锦芳华绽,义务导游递温情

近期,一年一度的“樱花节”如约而至,湖南科技大学樱花园迎来客流高峰。湖南科技大学魅力旅游协会,商学院社团管理部联合举…

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开展西部计划线上培训活动

为增进学生对西部计划政策的了解,提升西部计划笔面试通过率,4月7日,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于线上开展西部计划培训活动。此…

商学院开展“影像志愿 艺路生光”志愿活动

(通讯员何松成)4月8日,商学院团委青年志愿者工作部携手谢子龙摄影艺术馆,成功举办了一场主题为“影像志愿艺路生光”的志…

“回炉旧物,新品再创”DIY制作大赛圆满成功

为了增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鼓励大家对资源进行循环利用以减少垃圾产出,激发参与者的创意与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将绿色…

湖南师范大学马院思政系赴长沙市第一中学实习队开展第一次试讲活动

实习队队员邓姝涵试讲实习队队员周晨试讲(通讯员向宇陈晗汤雅芸)4月7日下午,为帮助队员优化教学设计,提前适应课堂教学氛…

最新发布

随阳光升起的是希望
在踏上支教之旅的那一刻起,我的心中便充满了期待与忐忑。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旅行,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一次对教育真谛的深刻探索。走进那所偏远而充满希望的学校,我被孩子们纯真的笑脸和渴望知识的眼神…
楷木传承千载,雕刻古韵流长
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溯历史之源,寻非遗经典”社会实践队于7月13日踏足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旨在深入挖掘曲阜非遗文化的深厚底蕴,弘扬民族精神,并致力于中国文化遗产的宣传与保护。实践队有幸拜访了…
文化千年韵,相承万古长
7月14日,为弘扬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溯历史之源,寻非遗经典”社会实践队暑假社会实践团队来到曲阜市大庄绢花,拜访了绢花非遗传承人张祥东老师参观了绢花…
创新同传统齐飞,文化共时代一色
为了解曲阜市大庄绢花,传承非遗文化。7月14日,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溯历史之源,寻非遗经典”社会实践队暑假社会实践团队来到曲阜市大庄绢花,拜访了绢花非遗传承人张祥东老师。绢花又名京花,据说明…
传承千年工艺,弘扬东方美学
7月14日,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溯历史之源,寻非遗经典”暑期“三下乡”实践队赴曲阜市大庄村,旨在了解大庄绢花的发展现状,体验当地特色非遗魅力,推动非遗在新世纪蓬勃发展。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种…
教育历程书香气,非遗文化尽芳菲
为让非遗走出历史、走进当下、走向未来,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一劳永逸,必须遵循保护非遗的传承规律,以初心来守护、以匠心来传承、以敬畏之心来开发利用。2024年7月15日,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溯历…
传承非遗文化,体验漆扇艺术
为了培养小朋友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和对漆扇制作热情,激发他们的动手能力。2024年8月5日上午,安大化院启明之旅志愿队与新家园公益联合在光明之家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举办了一次与“漆扇”有关的主题活动。…
琢磨书法滋味,细品文化之美
2024年7月20日,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溯历史之源,寻非遗经典”社会实践队队员前往淄博市,拜访了淄博市榜书书法家协会主席王继君先生,向王先生了解书法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旨在了解民间艺术的表现…
点燃希望,传递爱心
今天上午,我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堂生动有趣的语文课,主要内容是讲解《寓言两则》。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和生动的例子,我向孩子们介绍了寓言故事的特点,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会心的笑声,课堂氛围十分…
青铜器之光:穿越铜陵,六安与巢湖博物馆的青铜之旅
当谈及青铜器,我们仿佛推开了一扇通往古代文明深处的大门,揭开了一段尘封的历史篇章。青铜器,作为古代人类智慧的结晶,不仅代表着当时最高的工艺水平,更是社会结构、宗教信仰、审美观念乃至生产力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