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子翔
摘要: 为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新时代英雄精神,学习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7月22日,淮北师范大学“三下乡”前往安徽省铜陵市桐东区抗日民主政府旧址,对旧址丰富的红色资源进行调研,通过实地参观、走访调研等形式进行红色党史的学习宣传,收集了大量资料,较为全面地了解了当地的红色文化及其对当地各项发展的影响。此次调研也为家乡的红色文化宣传添把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实践地的红色革命故事,传播红色文化。
关键词:红色文化;红色资源;革命精神;社会实践
调研地点:安徽省铜陵市桐东区抗日民主政府旧址
一、调研方法
(一)实地参观法
通过实地走访参观,了解桐东革命斗争的历史,感悟红色精神。
(二)人物访谈法
为了更好的了解红色文化资源对当地的影响,在参观完桐东区抗日民主政府旧址后,通过人物访谈的方式对来往的游客及当地居民了解旧址的基本情况以及关于红色文化资源发展的现存问题。
二、调研背景
红色资源是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进程中形成的历史印记,每一个历史事件、每一位革命英雄、每一种革命精神、每一件革命文物,都代表着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取得的重大成就,展现了我们党的梦想和追求、情怀和担当、牺牲和奉献,汇聚成我们党的红色血脉。回望过往历程,眺望前方征途,我们必须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桐东区抗日民主政府旧址位于陈瑶湖镇水圩村谢氏宗祠。1940年7月初,新四军第三支队挺进团在谢氏宗祠组建。1940年10月,桐东(旧桐城东乡)青山、水圩、四虾、周潭、施湾、源潭、老湾、六洲等八乡参议会在谢氏宗祠召开,成立桐城东乡政联合办事处,建立“三三制”民主政权,当年底改为桐东区抗日民主政府,标志着以三官山为中心的桐东抗日游击根据地正式形成,毛泽东同志对此给予高度评价,要求“应极端重视之”。1941年2月8日发生了惨烈的“陈瑶湖之战”,在3000日伪军的围剿下,600多名军民惨遭杀害。桐东区抗日民主政府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开国中将林维先、黄火星和开国少将谢忠良、杨汉林、阙中一曾经在桐东区工作和战斗过,在陈瑶湖参加新四军的周建华后来成长为全国战斗英雄。桐东区抗日民主政府旧址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调研目的
1.历史研究与记录:
调研可以用于深入了解桐东区抗日民主政府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成立过程、运行机制以及其对抗战胜利所作出的贡献。
记录和保存这一历史时期的实物证据,如建筑结构、文物、文献等。
2.教育与公共意识:
将旧址发展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展览、讲解等方式向公众特别是青少年普及抗日战争历史,弘扬民族精神。
增强民众对历史文化遗产价值的认识,提升社会对于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的尊重。
四、调研准备
(一)查阅资料
提前了解铜陵市的红色背景,挖掘当地红色文化,储备相关历史知识。
(二)对接实践地
确定实践目的地后,在实践地社交平台上获取联系方式,同当地政府干部、负责人进行联系。
(三)拟定实践方案
与实践地点完成对接后,团队根据实践内容以及预期取得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活动内容和实践形式,并通过集体讨论确定调研主题及拟定详细的实践方案。其中,实践形式包括实地参观、人物访谈等。
五、调研过程
(一)实地调研
1.桐东抗日民主政府革命文物陈列馆
桐东抗日民主政府革命文物陈列馆陈列了一些抗日志士的丰功伟绩,一些场景仍历历在目,全面而生动地展现中共桐东地方组织为了人民翻身做主人和新中国的建立抛头颅、洒热血的悲壮斗争事迹。
图为桐东抗日民主政府革命文物陈列馆
桐东抗战群英谱记录为了祖国而献出生命的革命烈士,他们的名字将永远镌刻在人民心中。
图为桐东抗战群英谱
这里曾是桐东抗日民主政府的所在地,见证了无数普通百姓士兵和领导人的英勇奋斗,他们是民族的脊梁,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抵御外敌的长城。
图为桐东抗日民主政府旧址铭
站在谢家祠堂的门槛上,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响,那些曾经在这里召开会议、策划战略的仁人志士们的低语和呐喊,穿越时空,依旧振聋发聩。
图为谢氏祠堂家训
(二)访谈调研
为了更好的了解红色文化资源对当地的影响,实践队走进村里,走访村民,通过与当地村干部、村民交流访谈,充分了解红色文化资源对当地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带来哪些变化。村民表示游客来到桐东抗日民主政府旧址,不仅仅能够得到红色文化教育,外来的信息交互也会创造机遇,增加创业就业机会。同时,游客们可以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宣传当地的地方文化,真正得到信息交换。
图为对村民进行访谈
六、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为宣传红色文化添把力
为赓续红色血脉,同时也为让新时代大学生在学思悟践中牢记初心使命,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来到桐东抗日旧址进行参观,对党史进行深入学习,对家乡红色文化进一步学习,能够深入了解桐东抗日旧址与当地经济、产业的联系,探寻当地的“红色”基因并宣传当地的红色文化精神,同时实践团队为当地的产业发展建言献策,展现我们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更加坚定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二)使红色革命故事人人知
在实践过程中实践团队采集精彩瞬间,用照片以及视频的形式来展现调研的全过程。同时将学习参观的内容形成新闻稿以及专题图片或视频,向所在的学院官网、学校官网、《中青校园》等官方网站,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传递性、共享性和开放性等特点,让更多的人了解实践地的红色文化、伟人事迹与革命精神,深化红色教育,传播红色文化。
(三)“走”出实效“访”出真情
通过深入田间地头,走进老百姓,聆听红色故事,感悟革命精神。实践队成员通过与当地居民交流访谈,充分了解当地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状况。
七、调研意义
(一)传承红色基因
本次实践活动,通过实地参观、走访调研等方式走进红色革命旧址,感受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这些党史故事和红色文化感化着实践队成员传承革命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将“四史”教育融入“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让队员们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
(二)增进历史认识
通过实地参观以及对当地村民进行访谈,实践团队更全面地了解铜陵市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其他革命斗争中的角色和贡献,有助于加深对铜陵革命史的认识,提高历史素养和文化修养。
(三)弘扬革命精神
桐东区抗日民主政府旧址是为纪念为革命牺牲的千百名烈士而建的,他们为国家和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铭记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弘扬革命精神。
(四)提升实践能力
社会实践是社会主义教育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四有新人的重要途径。本次“三下乡”活动,开展相关系列的教育活动,践行育人新模式,有利于增强实践成员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感,培养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增加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提升综合素质和人文修养。
总结:本次调研活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乡村需要大学生,大学生也需要到乡村去。当地可以更好地传承红色精神、建设红色旅游景区、发展红色文化产业、弘扬红色文化教育和加强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为乡村振兴战略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另一方面,在调研走访的过程中团队成员提升了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更加明白了社会责任的含义。让队员们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新时代青年们也要肩负起时代的重托,发挥自身长处,以热血沸腾的姿态积极地投身至为人民服务中去,不负时代,不负韶华!
报告人:周子翔
2024年7月22日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9035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