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湿地之美,悟治水之道
——重庆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社会实践纪实
摘要:2月21日,环境与生态学院“美丽乡村新画卷,青春引领绿风尚”实践团,前往重庆市两江新区九曲河湿地公园,探寻湿地公园的生态奥秘。此次社会实践通过采访周边居民,环保宣讲、实地考察、采样分析等方式展开,皆在践行生态文明思想,宣传“两山”理念,将学科专业知识服务于国家生态环境建设。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固树立和践行“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的发展理念,响应实施湿地修复工程守护长江生态圈的号召,2月21日,重庆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美丽乡村新画卷,青春引领绿风尚”实践团9人一行前往重庆市九曲河湿地公园开展实践研学活动。
湿地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径流,改善水质、调节小气候等多种功能,是生态环境系统的重要元素,被喻为“地球之肾”,不仅能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还是多种生物的栖息地。在山水环绕、峡江相拥的重庆,湿地保护与利用成效如何?为了探寻这一问题,实践团全体走进了九曲河湿地公园。
实践团在九曲河湿地公园入口留影纪念九曲河湿地公园位于重庆市两江新区照母山西,占地3300亩,依托九曲河修建而成,全长5公里,主要分为峡谷、河口湿地生态体育区、湿地科学与文化教育展示区、乡村湿地生态休憩区、郊野荒溪湿地生态体验区及水源生态保育区等五大功能分区,其作为重庆市重点建设的十大森林公园之一,整个公园最大限度的保持了九曲河的原生态面貌。
当然,近些年重庆市政府也致力于继续完善公园建设,实践团队员从公园管理人员的介绍得知,九曲河湿地公园这几年增添了几处亮点。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公园为了提高青少年环保意识、培养绿化兴趣及学习其它生态知识,提供了专门的“生态科研教室”。除此之外,九曲河湿地公园不仅种植了20多亩的水杉、池杉、水松、落羽杉等耐水植物,而且还种植了一些不常见的草,比如芒草、血草、狼尾草。这些草在发挥景观作用的同时,还可增加减缓湿地水流的流速,保证布水均匀,具有一定的推流效果,可避免出现水流死区。并且,这些植物可以吸收大量的氨氮,对氨氮有良好的去除效果。
九曲河湿地公园内的耐水植物为切实了解九曲河湿地公园生态保护的具体成效,采样分析组的队员对九曲河湿地的上游、中游、和下游进行了水样本取样,并对样本进行水质检测。此外,对九曲河湿地区域内的乔木、灌木、草本的群落组成及结构也进行了统计。通过实地考察,结合调查数据分析,九曲河湿地公园的水生态情况良好,动植物群落较为丰富。在本次实践中,队员们深切感受到重庆市深入贯彻落实生态文明理念取得的显著成效,同时,也体会到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艰辛与不易。
采样分析组队员进行水样的收集采取在实地考察的同时,实践团还通过采访的形式了解到当地的居民群众高度支持对九曲河生态的保护工作,许多居民纷纷表示:“漫步在九曲河湿地公园,就像在画中游,水质清,空气好,风景美,城市的生态越来越好了。” 宣讲组队员余海燕,通过采访交流的机会向居民们普及了湿地保护的理念、以及湿地保护的重要性和意义,该内容深入浅出,引人入胜,让居民们对湿地环境保护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宣讲组队员面向公园内居民展开宣讲最后,摄影组同学拍摄了多处湿地美景,将湿地之美以照片的方式封存,并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宣传,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九曲河湿地之美。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本次 “观湿地之美,悟治水之道”社会实践,我们亲身感受到了湿地保护对贯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重要性,保护修复长江流域内湿地,是建立“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生态格局的重要措施。未来,我们将继续努力,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美丽乡村新画卷,青春引领绿风尚”实践团
记者:周源娜
拍摄:朱梦佳
2024年2月21日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6982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