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渠流长 精神永传
“一渠绕群山,精神动天下。”八百里太行万仞壁立,千峰如削,一渠清水穿山而来,历久弥新的红旗渠精神融入到这渠清水中,随着岁月的长河生生不息的流传。这个暑假,我跟随着实践队终于见到了一直以来停留在电视中、课本上的红旗渠,我们沿着先辈的足迹,重走了这一条“人工天河”。此次林州行令我感慨良多,也觉得无比珍贵。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安阳林州市红旗渠纪念馆参观时指出“红旗渠精神就是纪念碑,记载了林县人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而当我走出红旗渠纪念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对总书记的这句话的含义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在纪念馆中陈列着当年林县人民修渠的工具、书籍以及大大小小的场景模型,墙壁上记录着修渠的故事和大大小小的英雄人物,错落有致的文字让我感受到林县人民“誓把山河重安排”的坚定信念。我看到的是勤劳勇敢的林县人民历经十几个春秋,在上无寸物可攀、下无立足之地的太行绝壁上用双手“抠”出了一条1500公里的生命长渠,在自然环境对人性的考验中,渺小的人类此刻显得如此高大,林州人民用自己的行动让我相信了“人定胜天”。
沿着红旗渠主渠行走去往青年洞,一路悬崖峭壁危险重重,当我用手触摸山石看着一块块石砖垒砌来的渠道,我不能想象在当时生产力缺少大型机械工具的情况下,林州人民依然坚定信念团结一心用手凿出来七十多公里总干渠的悬崖河渠,我被这样的工程震撼到了。他们缺水他们被生存所迫,他们用最原始的生存信念战胜自然,没有什么比人的干劲更可怕了吧。在登山途中我们遇到了一位长者,我们一起走着水长城,观赏太行美景。一路上,他为我们讲解了许多关于红旗渠的故事,以及沿路的景观,从他的言语中我感受到他对红旗渠的震撼与对于“红旗渠精神”的赞叹;此外,我很幸运的是在路上为几位年过七旬的老爷爷拍照,他们笑得非常灿烂,像是在为今天的盛世感到欣慰。老一辈人经历过积贫积弱的生活,他们或许比我们更能产生共鸣,他们更像是走过了自己的人生。我们也不得不感慨如今强大的祖国,让我们生逢盛世,不用经历林县人民的曾经。这个时候,我好像也更加懂得了实践的意义需要自己切身去感受,从来往行人、当地居民的言行举止中去发现,这个过程是很珍贵难得的。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十年修渠,林县全县32万人次参与,涌现出730多位劳动模范,更有81位英雄为修渠事业献出宝贵生命。可以说,红旗渠是由一群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创造的英雄工程。“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费。”在实践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采访了当年的最小修渠人张买江爷爷,张爷爷听说我们要来采访,坚持到红旗渠干部学院门口来迎接我们。年过七旬的张老依然健步如飞,言行举止让我们感到无比亲切。张老向我们讲述了当年仅十三岁的自己,带着母亲的期望,走上修渠之路并带回漳河水的故事,张爷爷的一言一行朴实幽默,让我们感受到的不是一个曾多次登上新闻封面的红旗渠劳模,更是一位身边的老人在讲述着自己年轻的故事。张老还带领我们参观了红旗渠干部学院,老人指着墙上的照片,一个一个念着照片上人物的名字,自豪喜悦的语气溢于言表。张老对我们也寄予期望,希望我们能够努力学习,建设祖国。采访结束后,张老还坚持送我们,关心我们如何返程,张老的朴实无华、平易近人让我们动容。采访时间虽短,但收获受益终身。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红旗渠精神动人心弦,启人思考,催人奋进。它反映了时代的呼唤和人民的心声,红旗渠精神不会随着时代的远去而疏逝,而是历久弥新,光彩照人,长驻人民心中。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要承担起民族复兴的时代大任,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的坚定理想,勇毅前行、攻坚克难,谱写好新时代新的篇章!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5144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