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索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在各地实现的成果,切实维护人民物质与精神上的富足,为实现进一步的跨越式发展打好坚实稳固的基础,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人文传媒学院“星火成炬,丹心筑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于7月25日齐聚南通博物苑,实践团队对博物院进行参观,对馆内游客进行采访,寻觅百年南通的历史剧变,探访南通人民眼中的中国式现代化。
这是我第二次进入南通博物苑,与之前不同的,除了年龄,还有心境。六年前与母亲一起,怀揣着出门游玩的兴奋与对自己生长的这块土地历史的好奇,如今再一次以社会实践名义走进博物苑,心中沉淀的是在外学子回故乡的深深眷恋,辅之以陈厚的历史情怀。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南通博物苑。中国青年网通讯员黄圣茜摄
犹忆起儿时,我居于偏远的小镇,每个周末母亲都带着我,背着一个包裹的书本、零食与毛毯,乘着48路公交晃晃悠悠地进城上课。我尤为爱坐公交,我爱刷卡时清脆的“嘀”声,爱穿过人群找寻到空位的惊喜感,更享受与一车乘客一同欣赏小镇到城市沿途变化的景象。当颠簸的路变得宽敞平坦,当沿途的小店减少,随之以高楼的迭起,大厦尽生,当公交车涌入车流,我使劲睁眼望着窗外的繁华,这是年幼的我眼里最远的地方,也是最美好的地方。
图为团队成员季思语采访博物馆内参观者。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黄圣茜 摄
后来,我住进了市区,在这里读书,母亲工作忙碌,于是每天上下学我都乘坐公交,然而我再也没了儿时的新鲜感,只觉得一路的繁华看了几年也腻味的很,而公交车行驶时避免不了的晃悠和偶尔人挤人的烦躁,使我突然开始回忆起幼时与去上海乘坐的地铁。
那当真是一次奇妙的经历,乘着扶梯往地下走,便进入另一番天地,远处渐渐逼近的灯光,与渐响的疾驰而来的呼啸声,随即一列长蛇稳当地停在面前。坐进地铁望着窗外飞速倒退的墙面,一路上见不到的红绿灯,着实使我震撼、迷恋。
母亲常爱在车上听南通交通广播,于是在某一日,我从广播里听到南通即将开通地铁的消息时,不尽的激动源源涌上心头,那一刻,的心境,不仅是我跨越时空,与儿时憧憬未来的自己重逢对话,更是欣慰于自己眷恋的故土上,穿梭于小镇与城市间的公交底下,一列列长蛇即将呼啸,奋力呐喊着城市的蜕变、科技的发展、生活的质变。
高中课本上读到“中国式现代化”这个词时,我向窗外望去。校门口正在夜以继日建设的地铁站上,工人们奋力挥洒汗水,大型机器突突作响,青春里最重要的三年,每天迎着清晨初生的太阳与工人一起,我背着书包,他们戴着安全帽,我进入校门奔赴前程,他们走向地铁站建设城市的未来。虽年龄不同,阅历不同,目标也不同,但我们的斗志与心境都是相似的。为自己,更为这一片扎根许久的、喂养自己童年、青春、半生的故土。情系故土,向往新生。梦想与未来,都属于我们。
“家乡最大的变化,当然是地铁。我去外面上学都很方便了。”博物苑内随机采访的一位与我同龄的大学生,她明媚的笑容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也许她的回答并不是最完美的,但一定是最真实的,因为与我们千千万万南通学子一样,我们都感念着这片从小生长的土地带给我们的便利,我以社会调研的名义来到博物苑,他们又是为了什么而来呢?我想,是我们共同埋藏于内心深处的故土情怀,我们一同见证这片土地日益繁华,万千景象变化,我们在这里回望南通的历史,畅谈这座城市的未来。欣喜充盈眼眶,情怀流淌心间,以情为著,系梦筑舟,星火成炬,丹心造梦。(通讯员黄圣茜)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5082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