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湖北省贵州商会大学生联合会春晖实践支教团赴娄山关战斗遗址参观学习,探访革命圣地,缅怀革命先烈,感悟革命精神。娄山关千峰万仞,峭壁绝立,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是贵州北部第一要塞,也是贵州北部通往重庆、四川的必经之路,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1935年,中央红军途经此地,二战娄山关,保证了遵义会议胜利召开,并取得了红军长征以来的首次大捷。
下车后,沿着210国道向上走,映入眼帘的便是毛泽东诗词碑。该碑宽25米,高13.55米,用396块云南大理石嵌成碑面,镌刻了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手迹。站在巨大石碑前,望着龙蛇飞舞、遒劲飘逸的手迹,仿佛看到娄山关大捷后,毛泽东同志登上娄山关,极目四望、欣然作笔的身影,以及更加真切感受到他对中国革命前途的必胜信心和决心。
拾阶而上,登上的第一个平台就是“黔北第一关”桥,210国道从桥下出入关,桥两侧有石砌成的垛口,垛口后有三门对外的大炮。抚摸大炮,闭上双眼,仿佛能感受到它发射时的震荡和发射后的滚烫。一侧的山坡上,镌刻着原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舒同题写的三个大字“娄山关”。刚劲有力的笔锋与娄山关险峻的地势相互呼应。
沿着关口旁的楼梯继续攀登,就会看见静默伫立在山间的红军战斗遗址纪念碑。该碑于1966年建造,碑高11米,碑座宽6米,碑体由两根尖顶形巨柱组成,状若两把红军刺刀,直刺苍穹;碑体二柱,蕴含红军二渡赤水、再克娄山、重占遵义的军事行动。碑体北面镌刻张爱萍将军写的《西江月·遵义大捷》手迹,基座南面镌刻张爱萍将军手书的“遵义战役牺牲的红军烈士永垂不朽”15个行草大字,北面是“红军攻占娄山关”浮雕,东面是《娄山关战斗简介》。远远望去,金色的党徽发着光,象征着红军烈士永垂不朽的精神和红军战士长征万里、踏破铁关的英雄气概。
沿着纪念碑西侧石阶向上走,支教团到达小尖山。小尖山是当年娄山关战斗中红军战斗的主战场,红军在这山顶用石头垒成工事,击溃了敌军的数次反扑。当年激战后遗留下来的战壕被郁郁葱葱的草木所覆盖,硝烟早已散尽,蛇形的公路上时有车辆往来,平静祥和的环境更显当年战争的价值。
随后支教团通过连接小尖山和大尖山的长空桥,桥长100米,宽5米,离地约60米,长空云扬,铁索连桥。不时晃动的桥面提醒着我们当年战事的艰险。
站在长空桥上望向大尖山,雁鸣塔巍然立于山顶。该塔为七层阁楼式塔,塔下有三层平台,总高30.42米。平台旁的丛林间,有一支不知疲倦的战斗小分队,正严密地监视着山下的一举一动,随时准备扣动扳机,投出手榴弹,吹响冲锋号。在战斗遗址旁,支教队队员们静立默哀、回顾历史,想象当年红军浴血奋战的场景,表达对先烈的敬意和哀思,也更深切感受到红军英勇无畏的精神。
参观完娄山关景点,我们在下山的路途中经过了“纪念林”。为了纪念在娄山关战斗中长眠于此的红军战士,当地政府在小尖山一带开展人工植树,“纪念林”一名由此而来。那些树整齐划一、挺拔正直,就像安守在娄山关的革命英雄一样,默默护送着下山的人。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前进路上,还有许多“雪山”“草地”等待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该大力弘扬长征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坚定理想信念,脚踏实地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848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