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春晖支教实践团从头越雄关,重走长征路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 作者:蒋琪琪

7月30日,湖北省贵州商会大学生联合会春晖实践支教团赴娄山关战斗遗址参观学习,探访革命圣地,缅怀革命先烈,感悟革命精神。娄山关千峰万仞,峭壁绝立,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是贵州北部第一要塞,也是贵州北部通往重庆、四川的必经之路,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1935年,中央红军途经此地,二战娄山关,保证了遵义会议胜利召开,并取得了红军长征以来的首次大捷。

下车后,沿着210国道向上走,映入眼帘的便是毛泽东诗词碑。该碑宽25米,高13.55米,用396块云南大理石嵌成碑面,镌刻了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手迹。站在巨大石碑前,望着龙蛇飞舞、遒劲飘逸的手迹,仿佛看到娄山关大捷后,毛泽东同志登上娄山关,极目四望、欣然作笔的身影,以及更加真切感受到他对中国革命前途的必胜信心和决心。

拾阶而上,登上的第一个平台就是“黔北第一关”桥,210国道从桥下出入关,桥两侧有石砌成的垛口,垛口后有三门对外的大炮。抚摸大炮,闭上双眼,仿佛能感受到它发射时的震荡和发射后的滚烫。一侧的山坡上,镌刻着原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舒同题写的三个大字“娄山关”。刚劲有力的笔锋与娄山关险峻的地势相互呼应。

沿着关口旁的楼梯继续攀登,就会看见静默伫立在山间的红军战斗遗址纪念碑。该碑于1966年建造,碑高11米,碑座宽6米,碑体由两根尖顶形巨柱组成,状若两把红军刺刀,直刺苍穹;碑体二柱,蕴含红军二渡赤水、再克娄山、重占遵义的军事行动。碑体北面镌刻张爱萍将军写的《西江月·遵义大捷》手迹,基座南面镌刻张爱萍将军手书的“遵义战役牺牲的红军烈士永垂不朽”15个行草大字,北面是“红军攻占娄山关”浮雕,东面是《娄山关战斗简介》。远远望去,金色的党徽发着光,象征着红军烈士永垂不朽的精神和红军战士长征万里、踏破铁关的英雄气概。

沿着纪念碑西侧石阶向上走,支教团到达小尖山。小尖山是当年娄山关战斗中红军战斗的主战场,红军在这山顶用石头垒成工事,击溃了敌军的数次反扑。当年激战后遗留下来的战壕被郁郁葱葱的草木所覆盖,硝烟早已散尽,蛇形的公路上时有车辆往来,平静祥和的环境更显当年战争的价值。

随后支教团通过连接小尖山和大尖山的长空桥,桥长100米,宽5米,离地约60米,长空云扬,铁索连桥。不时晃动的桥面提醒着我们当年战事的艰险。

站在长空桥上望向大尖山,雁鸣塔巍然立于山顶。该塔为七层阁楼式塔,塔下有三层平台,总高30.42米。平台旁的丛林间,有一支不知疲倦的战斗小分队,正严密地监视着山下的一举一动,随时准备扣动扳机,投出手榴弹,吹响冲锋号。在战斗遗址旁,支教队队员们静立默哀、回顾历史,想象当年红军浴血奋战的场景,表达对先烈的敬意和哀思,也更深切感受到红军英勇无畏的精神。

参观完娄山关景点,我们在下山的路途中经过了“纪念林”。为了纪念在娄山关战斗中长眠于此的红军战士,当地政府在小尖山一带开展人工植树,“纪念林”一名由此而来。那些树整齐划一、挺拔正直,就像安守在娄山关的革命英雄一样,默默护送着下山的人。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前进路上,还有许多“雪山”“草地”等待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该大力弘扬长征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坚定理想信念,脚踏实地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848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安徽学子三下乡:乡村振兴

随着新农村政策的落实,很多乡镇都完成了新农村的文明建设,成果丰硕,效果显著。我是安徽工业大学的陈家豪,今年暑假的8月18日,跟随三下乡的队伍,我出发前往宁国市梅林镇,深入到农村…… 陈家豪 安徽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查看全文 >>

博物馆做志愿者感悟:献爱心,助社会

博物馆做志愿者感悟:献爱心,助社会7月20日,我在宿州博物馆做了志愿者,这段经历让我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感悟。作为一个博物馆志愿者,我有幸近距离接触到丰富多样的文物和历史知识…… 王晶晶 安徽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查看全文 >>

六安敬老院社会实践:传承尊老爱幼良好美德

8月20日,炎热的一天,我跟随社会实践队伍前往位于裕安区齐云路口的一处疗养院,刚进入大门,就看见爷爷奶奶坐在一起聊天,很热闹,爷爷奶奶看见我们来了,很热情,询问我们多大了,都在…… 杨雨晴 安徽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查看全文 >>

安徽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青春烛梦,爱心护航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深化学思践悟,使同学们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8月1日-8月11日,安徽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 朱七美 刘荣君 安徽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查看全文 >>

安徽学子三下乡:情在艺先,以艺传情

为了让小朋友们感受音乐的魅力,鼓励小朋友们主动创新,在创新中表达自我,释放自我。8月10日,安徽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绿色种子”志愿服务队伍在安徽省池州市石台县大演中心学校开…… 朱七美 刘荣君 安徽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查看全文 >>

安徽学子三下乡:岁月静好,安全常在

为助力快乐假期,推动用电安全理念深入人心,2023年8月5日,安徽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爱心献社会,真情暖人间”暑期社会实践科普调研团来到滁州市南谯区紫南社区,为社区爱心暑托班的…… 孙文杰 安徽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查看全文 >>

安徽学子三下乡:开掘新知,探索未知

为增强青年学生对科技创新的认知,激发同学们的爱国情怀以及对科技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安徽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绿色种子志愿团队于2023年8月9日在安徽省池州市石台县大演中心学校开展…… 朱七美 刘荣君 安徽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查看全文 >>

安徽学子三下乡:志愿慰问留守儿童

为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充实大学生活体验,提升社会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安徽工业大学组织学生进行志愿暑期实践活动。实践团队在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罗刘村开展了慰问当地留守儿童的志…… 高宇轩 安徽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扬帆逐梦 职通未来 文学院承办山东省高校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双选会暨聊城大学

为畅通企业招聘和学生求职通道,搭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高效对接平台,促进毕业生实现顺利就业与高质量就业,4月10日,山东省高…

文学院举办访企拓岗座谈会

4月10日,文学院邀请潍坊实验中学、东阿南湖行知学校、临朐新时代实验学校及济南天桥黄河双语实验学校负责老师到C210会议室举…

以声传薪火,破茧绽芳华 ——人文学院举办“传薪破茧 燃梦青春”主持人大赛

为融合传统文化传承与现代创意表达,展现人文学子的文化底蕴,3月30日下午,人文学院于人文艺术实践基地举行以“传薪破茧燃梦…

创新赋能,共启未来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法学院三院联合举

为结合专业特色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提升学子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助力培养新时代创新型人才,3月31日晚,由人文社会…

人文学院举办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朋辈辅导首期课程

为夯实学院学生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科基础,4月1日晚,人文学院于旗山校区文2-305教室举办首期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朋辈辅导课程,…

最新发布

重走红旗渠路,赓续红色血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在新时代,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我们要传承红旗渠革命精神,赓续红…
“聚萤成光,暖风筑梦”暑期社会实践心得
窗外风景不断变化,随着大巴驶出隧道,大片大片的绿色田野出现在我的眼前。这个暑假我再次来到了福州市闽清县坂东镇,去年的7月1日至21日,我在这里度过了难忘的支教之行。今年我以队长的身份再次回到这里,…
行动在乡村:民族团结心连心
为了助力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乡村振兴工作,让村民提高关于材料基本常识及民族团结意识。7月7日下午,桂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乡村振兴实践团前往桂林平乐县夏墩坡村开展以“材料助…
重走红旗渠路,凝聚红色信仰
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在学习宣传百年党史中赓续精神血脉,传承红色基因,激发青年爱党爱国热情,坚定青年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统计与大数据学院赴红旗渠党史学习实践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团于…
行动在基层:开展访谈,走进课堂
开展访谈,了解情况活动开始后,我们首先到达了鸦塘村群众议事活动中心。我们在这里对正在行文娱活动的村民做了一个简单的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初步了解他们对材料科学的认知程度。令我们大吃一惊的是,村民…
三下乡感悟:星火相传,放飞梦想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和落实,乡镇教育不断提升,桂林理工大学“材料促发展,科普助振兴”实践团赴桂林市平乐县阳安乡乡村振兴战略下教育发展、科学素养进行调研。“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实践…
社会实践感悟:论就业与人口老龄化的关系
乡村的老龄化程度十分严重,亦未有具体政策吸引年轻人才,人才十分匮乏;与此同时近几年高校就业率不容乐观,造成了一定的人才资源浪费,二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走好乡村振兴路,关键在人才,特别是扎根在基…
“双碳之路,节水先行”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民生供水公司)走访稿
“双碳之路,节水先行”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水利局)走访稿水资源是人类长期生存、生活和生产活动中所需的各种水,既包括数量和质量含义,又包括其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水资源概念有广义和…
社会实践:解决痛点谋发展
第一,乡村的大部分产业效益不稳定,受市场影响波动较大,村民的收入并不能得到切实保障,有返贫风险。二、塘镇茶林村番茄基地南依大凉山、北临周塘河,民风淳朴,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名副其实的“好山好…
桂工学子三下乡:走进中国乡土深处,筑梦青春潜育人
【中国大学生网报桂林9月7日电】(通讯员张旭单国强)2023年8月5日至8月12日,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互联共进实践”团在桂林市龙胜县平野小学开展了乡村教育活动。为了促进乡村小学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